三月春风拂面来,学雷锋活动月如约而至。在这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季节里,各种学雷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以实际行动重温雷锋事迹,传承雷锋精神。这样的活动,无疑是一股清流,感染着每一个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雷锋行列中来。
众所周知,雷锋是在平凡岗位上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典型人物。他忠于党和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活雷锋”。然而,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学雷锋活动似乎成了一句“时髦口号”。有的说,雷锋精神“过时了”,没有必要再学,从思想上逐渐产生了“淡忘意识”;有的学雷锋“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大张旗鼓造声势,兴师动众“一阵风”,过后就“无声无息”了……正是由于这种“平时淡化学雷锋、一到三月才学习”的短期行为做法,不同程度地扭曲了学习雷锋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明白,学雷锋绝非一时之兴,更非流于形式之举,而是一种应当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的精神追求。
学雷锋要深刻理解,力避“空洞”。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次“义务劳动”,不能让做好人好事成了学雷锋的代名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家国情怀,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在具体工作中,应当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让雷锋精神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释放澎湃动能,坚持深学实做、常学常新,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防止学雷锋活动“带偏变味”、空洞无物。
学雷锋要重在平时,破除“短期行为”。教育要下绣花功夫,需要绵绵用力,学校要提倡立足岗位学、立足本职学、联系实际学,扎扎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对年度规划系统部署,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雷锋身上所展现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些品质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闪耀着恒久的光芒。我们要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让学雷锋要成为全民自觉行动,积极参与、坚持不懈。
学雷锋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要极力反对那些“口头上”学雷锋,实际上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庸俗主义做法,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把学雷锋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让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防止学做“两张皮”。结合当前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的“三自”养成教育,通过深化学雷锋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雷锋精神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激励人,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素质建设,凝心聚力、共同奋进,以实际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将学雷锋常态化,就是要让雷锋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行为举止的一部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平时的点滴做起,把做好事看成一种基于道德自觉的社会行为,看成一种参与和付出的过程,看成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我们用爱心去教育培养学生时,我们会在付出中收获快乐,在助人中获取职业幸福。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学雷锋”是今日,也是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