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尘埃与褶皱处看见暖光
——读刘庆邦小说集《挂在墙上的弦子》
作者:陈伟雄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我以为真正的文学就是对生活的诗意再现,它能够于生活的罅隙中透射出人性的光辉。刘庆邦就是这样一位坚守着传统文学创作理念的作家,他的小说集《挂在墙上的弦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本真。

    《挂在墙上的弦子》是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短篇小说大师刘庆邦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9篇已发表但尚未结集的小说新作。小说以豫东农村为背景,展示了平凡人物背后温柔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记录着日常生活中正在消逝的传统与人性之美。

    在这部书中,刘庆邦巧妙地以弦子为隐喻,将家庭、乡情与人间的联系紧密地串联在一起,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曲动人的弦乐,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如《挂在墙上的弦子》作为小说集同名篇章就是一篇充满情感力量的小说,讲述了潘明华和高新月相思相守的爱情故事。潘明华以拉弦为生,与高新月因弦子结缘,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弦艺逐渐被现代娱乐取代,潘明华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妻子高新月独守空房。在丈夫离家的日子里,高新月将对丈夫的思念全部寄托在弦子上,弦子承载着他们的爱情、忧伤、牵挂。刘庆邦通过描写妻子对弦子细腻的情感,将人性中的眷恋与坚持展现得淋漓尽致,显得格外真切。“挂在墙上”的弦子,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妻子停滞时光与难言情感的占据。当丈夫工伤断指回家,再次拉响的弦音,成了这个凄美的故事里,人们在艰难生活中永不放弃的希望。

    刘庆邦的小说善于以小见大,注重对人性的挖掘,通过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折射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社会与时代的深刻思考。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知识分子,仿佛就真实存在我们身边。如《非常名》这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朱家运渴望出名,于是在张秘书帮助下自费出版了一部小说,借此成功地进入作协,并加冕作协副主席。然而由于缺乏真正写作才能,他的作品始终无法发表,最后只能通过买稿子的方式维持名誉。小说暗讽了文学圈的一些乱象及扭曲的价值观,给人以深思。

    刘庆邦也是一位有悲悯情怀的作家。他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情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色彩,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故事闪烁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花篮》这篇小说,讲述了煤矿工人杨师傅把用炮线编织的花篮送给了搭档宋师傅的女儿,结果在那个特殊年代遭受了批判。在这场风波里,宋师傅一家的表现与杨师傅的选择,共同彰显了普通人身上隐忍、坚韧的品格,也展现了刘庆邦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字里行间饱含着悲悯的情怀。

    著名作家李敬泽说:“在汪曾祺之后,中国作家短篇小说写得最好的,如果让我选,我就选刘庆邦。”刘庆邦的小说有股特别的散文味儿,他很擅长用细腻的文字,营造出既真实又有意境的氛围,这种特质使他的作品在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如在《终于等来了一封信》这篇小说中,为了体现出女主人复杂的情感,作者写道:“后半夜起了北风,风还不小,把院子里的桐树和椿树刮得呼呼响,把树上最后的叶子都吹落了。有一片桐树叶子,大概被风吹落后又被风卷起,啪地贴在门缝上。”形象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和内心的不安。

    刘庆邦用显微镜般的笔触,将日常褶皱里的光与盐凝练成结晶,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人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芒。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愿我们都能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生活的温度,重新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与感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痴心依然似当年
书单
以独到的小说创作思考人生
从尘埃与褶皱处看见暖光
用阅读播下种子 让成长走向纵深
烟火与担当交织的驻村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