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交通·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评非鱼小小说《一粒坚硬的红豆》
作者:张中杰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林瑞晓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看着镜中丝瓜络般的容颜,终于在55岁这年决定与职业作别。这个看似普通的退休决定,实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突围。当她变成一粒坚硬的红豆,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转变背后,折射出当代中年人在岁月碾压下的精神困境与自我救赎的渴望。

    在小小说《一粒坚硬的红豆》中,作者非鱼抓住“延退”敏感话题,以小人物笑对生活的悲欢向我们冷静解读,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女主人公用笑声解构了生活的荒诞,用红豆的坚硬重构了自我的尊严。这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寓言告诉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粒坚硬的红豆,在时光的打磨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如糠之生:现实泥沼中的自我消解

    林瑞晓的前半生像一本被反复翻烂的旧书,每一页都浸透着生活的苦涩。在实验室坚守30年,办公桌的位置从未变动,玻璃板下儿子两岁的照片早已泛黄,而她的人生像被按下了循环键。连续3年职称评定失败的屈辱,与领导争吵时的声嘶力竭,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失去了痛感。更残酷的是身体的背叛,更年期的潮热与失眠反复侵袭,骨质疏松的疼痛提醒着她正在成为“开了春的萝卜”——表皮虽硬,内里已糠。

    家庭的重担像无形的枷锁,将她牢牢捆缚。母亲的阿尔茨海默病让她在照顾与怨恨间反复撕扯,父亲去世时潦草的葬礼成为永远的伤痛。当她对着镜子看到丝瓜络般的容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被时光蛀空。这种恐惧,在得知阿尔茨海默病可能遗传的瞬间达到顶峰:如果未来注定要在记忆的废墟中苟活,那么当下的坚持意义何在?

    “后疫情”时代,经济窘境显现,人工智能对工作深度介入渗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在不借助外力情况下,自我和解?不妨做一粒坚硬而抗压的“红豆”,非鱼用主人公的遭遇给出了阳光明媚的答案。

    红豆隐喻:对理想自我的精神重构

    自然穿越变成红豆的奇幻经历,是林瑞晓内心对现实困境的诗意反抗。这粒红豆光滑明亮,象征着林瑞晓渴望重塑自我。当她用指尖捏起这粒坚硬的红豆,感受到的不仅是物理的质感,更是精神的蜕变——百毒不侵的外壳,让她再也不必害怕外界的侵袭。这种转变是对中年危机的隐喻式突围,是在现实泥沼中挣扎的灵魂对完美自我的想象性重构。

    在反复抛掷红豆的过程中,林瑞晓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哲思,体验到一种久违的自由。每一次清脆的响声都像是对过去自我的解构,当红豆在桌面上跳跃滚动,她仿佛看到那个被生活磨平棱角的自己正在破碎,而一个全新的、坚硬的自我正在重生。这种精神重构不仅是对衰老的抗拒,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定义——当她不再是那个被各种责任压弯脊背的中年人,而是一粒可以自由跳跃的红豆,她终于在幻想中找到了对抗虚无的力量。决定冲破物质诱惑和窘迫生活枷锁,不再延退,实现灵魂自由。

    笑声回响:荒诞中寻找栖息的诗意

    “林瑞晓发出叮当作响的笑声”——这个魔幻的瞬间揭示了深刻的生命哲理。笑声既是对现实荒诞的解构,也是对自我救赎的肯定。在变成红豆的荒诞情境中,林瑞晓找到了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以坚硬对抗柔软,以永恒对抗流逝。这种转变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精神层面完成的自我救赎。

    这粒红豆的存在,让林瑞晓不再阴郁,也不再犹豫,重新发现了生命的轻盈。当她不再被职业、妻子、女儿等角色所束缚,当她的存在仅仅是一粒饱满的豆子,她终于从“丝瓜络”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在笑声中,她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诠释:即使终将走向衰老与虚无,也要在当下的存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交通·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专题
“书香三门峡·好书月月荐”
书香扑面润心来
女性命运的多维呈现
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条例》引航,让书香弥漫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