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环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不仅关乎亿万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更是市场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2024年以来,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消费者协会及各理事单位,以“守护民生权益、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通过构建制度体系“四梁八柱”、创新智慧监管模式、打造维权服务闭环等系统性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协同联动聚合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消协理事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强化横向联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经营者响应、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维权新格局。依托市场监管所、商场、超市设立消协分会、消费者投诉联络站和消费维权服务站413个,实现了全市消费维权组织机构全覆盖,累计源头化解纠纷4687件,调解成功率达98.2%,联合公安部门联合调查和执法行动30余次,移送相关部门案件线索240起,“协同共治”成效凸显。
靶向施策强监管,筑牢放心消费根基。食品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治理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8612个,查办食品案件939件,开展食品抽检7386批次,同比增长21.1%。围绕药械安全监管,办理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527件,完成抽检437批次,查处“两品一械”案件312件。聚焦电动自行车、儿童和学生用品等重点领域立案查处58起,围绕危险化学品、消防产品等23种重点工业产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查办案件73起,同比提高48.9%。特种设备安全不容忽视,全市1381家生产使用单位、17932台(件)特种设备、1838公里压力管道先后接受两轮全覆盖检查,整改问题794起,曝光典型案例2起,《三门峡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紧盯群众身边小事,查处电子秤作弊违法案件47起,加强对教育培训等行业合同格式条款治理,立案8起。围绕网络文化市场、营业性演出、旅游市场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经营单位7959家次,办理案件47起。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办理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公益诉讼案件33件,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24份。
健全机制夯基础,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建强基层监管“主阵地”,围绕机构改革后制约基层监管工作的瓶颈和问题,先后深入8个县(市、区)61个市场监管所开展“走基层、解难题”调研活动,有效协助基层破解工作难题18类128个。提高消费维权“满意度”,突出抓好规范答复内容、提高办理时效、加强动态跟踪、力争群众满意四个方面,通过“一单位一分析、一指标一对策”,指导基层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日常监管“精准性”,强化“12315”平台数据分析和运用,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定期开展分行业、分领域数据分析和会商交流,用数据驱动业务,累计提供案源信息和倾向性问题线索3000余条。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受理各类消费诉求49887件,同比增长13.03%,消费投诉按期办结率、举报按期核查率均达100%。查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1181起(含计量、质量、合同、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案件),罚没318万元,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50余万元。
搭建平台激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回暖。站位全市发展大局,紧扣传统佳节、“3·15”、黄河文化旅游节、中国摄影艺术节等重点时段,紧贴我市重点产业和特地域特色实际,先后组织开展“放心消费 你我同行”“百企千商万户促消费”等主题活动190余场。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消费信心得到有效提振,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市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开展“放心消费在中原”系列活动,引导485户经营主体加入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累计退货1692万元。评选市级文明诚信市场(商户)145个,发布重点消费提示、警示39篇。联合三门峡市广播电视台发布“娜来说”系列节目26期、“消协有话说”节目37期。其中“揭露保健品坑老骗局”“公考培训陷阱”等节目被中央、省级媒体转载,“放心消费三门峡”城市名片持续擦亮,三门峡市在全省首次消费环境评价报告中排名第八。
伴着三月的春风,三门峡市的消费环境正迈向崭新的春天。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把优化消费环境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着力营造放心、舒心、暖心的消费环境,让广大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助力三门峡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