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毛茸茸的猫咪睁着无辜的大眼望向主人,当摇尾的小狗用湿漉漉的鼻子蹭着掌心,谁承想这些萌宠背后,竟藏着黑心商家布下的重重陷阱?
2024年3月,市民海女士在三门峡市区五原路一宠物店购买英短猫时,目睹了这样一幕:店员手持疫苗针剂,却连猫颈背部皮下注射位置都找不准。“针头扎得小猫惨叫,我问有没有兽医资格证,对方居然说‘打疫苗要什么证!’”海女士表示。
后湖滨区农业农村局突击检查发现,该店不仅违规售卖兽用疫苗,而且库存的12支猫三联疫苗中,有8支无法提供冷链运输记录。执法人员当场查封药品,案件已立案,该店最高将面临5万元罚款。
灵宝市河滨路一家宠物店曝出的群体性投诉也令人揪心。2024年8月至9月,23名消费者在该店购买的宠物犬猫中,竟有17只在一周内确诊细小病毒、猫瘟。“2800元买的金毛,第三天就吐黄水,检测费花了2000元,救活又花了5000元!”消费者张先生无奈地说,后来他抱着奄奄一息的小狗连夜转诊郑州,病历单上“高度疑似售前感染”的诊断格外刺眼。
据悉,近年来宠物消费市场乱象丛生,商家虚假承诺、违规操作等问题屡见不鲜。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时,往往被一些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对宠物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些不良商家则利用消费者的信任,以次充好,出售病犬、猫,甚至违规出售、注射疫苗,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更给宠物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此,河南崤山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浩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为宠物消费时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购买宠物前,一定要对宠物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查看宠物的疫苗接种记录、健康证明等相关资料,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宠物店进行消费,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宠物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