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养花,也许是因为花盆的水渍会浸湿地板,抑或是夏天土里偶尔的一些小飞虫。
然而,欣赏盛开时的花朵,心情着实是愉悦的。要是种在家里,个人感觉就不太好了。所以,家里只有一个玻璃瓶装的水培富贵竹。
这种状态,持续了若干年,自从前年儿子从郑州的单位调回到市区工作后,就逐渐被改变了。他觉得家里客厅有点空旷,就建议在客厅右侧放置一个可以制氧换气的金鱼缸,还说在左侧养几盆花,但是,养花被我随口否定了。他也没生气,就笑了笑,我也笑了笑。不是为了彰显我在家里的权威,而是对这种所谓养花的不同看法由来已久。后来的日子,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家里陆续购置了花的种子、肥料、塑料架、温湿度计等养花所需要的材料。我看在眼里,也没有声张,等着他先开口,心想,即使买回来了,不管是为了面子,还是一时兴起,无心打理后,定会落荒而逃。
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周六上午,他跟我说,准备开始种花了,要试一试,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接下来的日子,他比以前起得更早了,简单的晨练后,就开始种花的一些环节:在具备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将网购的“三角梅”枝条扦插在盆里,长度10到15厘米,保留2到3片叶子,并将每片叶子剪去一半以减少水分蒸发,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为20到28℃)。此外,家里还买了两个补光灯……在养护得当,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和肥料供应合理的情况下,几株“三角梅”在当年11月次第开放了。苞片叶状,为紫色或洋红色,果实覆盖绒毛,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儿子说,当初种此花,除了为家里增添一抹亮色以外,还欣赏“三角梅”的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我也很欣慰,在他种花的这段时间,并没有耽误学习和工作,相反,更细致、更耐心了。
看着这几颗美丽的“三角梅”,瞬间觉得家里客厅这个“舞台”对他来说,是不是有些小了,倒不是鼓励他继续养花,而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再经过社会实践,使之转化成生产力,拓宽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