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我曾在30年前读过,这本书至今还陈列在我的书架上。《红与黑》首次出版于1830年,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反映19世纪法国社会现实的巨著,通过主人公于连跌宕起伏的命运,司汤达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道德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拥有出众的才华和非凡的意志力,然而他始终无法摆脱微贱的出身带给他的阴影。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挣扎,既有对权力的渴望,也有对爱情的追求。在于连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也看到了他试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勇气与坚持。
于连与德·瑞那尔夫人的恋情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之一。这段秘密恋情不仅展现了于连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揭示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然而,这段恋情最终因被市长发现而被迫中断,于连不得不远走他乡。这段经历不仅让于连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也让他对爱情和权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的木尔侯爵府,于连继续他的奋斗之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神学院和侯爵府中获得了不俗的地位。然而,他的野心和骄傲也让他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道德困境中。与玛特尔小姐的恋情,让于连一度觉得自己即将跻身上流社会,然而最终他还是因为一封揭发信而梦想破灭。
小说的高潮部分在于连向德·瑞那尔夫人开枪的情节。这一行为不仅是他内心矛盾与绝望的爆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控诉。于连被捕入狱后,德·瑞那尔夫人买通狱吏,使他免受虐待。在狱中,于连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德·瑞那尔夫人的深情厚爱,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于连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更是当时社会制度的产物。小说通过于连的故事,深刻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壁垒和道德困境。司汤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于连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
《红与黑》不仅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还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这部小说发表后,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流传着“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然而,由于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该书也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今天重读《红与黑》,我不仅被其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所吸引,更对司汤达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