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县域急救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早发现、早抢救、早转诊”的关键职责。“目前,全市县域‘心电一张网’已初具规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对心脏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急救响应滞后等问题,影响县域急救效率。”市人大代表吕永刚说。
吕永刚建议,进一步织密县域“心电网络”,要从政府层面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出台支持县域急救体系建设配套政策,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推动急救网络规范化建设。设立县域急救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在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点,在村卫生室推广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提升村级急救能力。此外,应在县域内以医共体龙头单位为依托,建立以县级医院“胸痛中心”“心电中心”“急救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急救单元”为支撑、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立体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效率。同时,强化人才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参加急救技能考核和演练,提升基层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