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渑池“十碗席”:味蕾上的乡愁与民俗的温度
段华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文化中,美食常常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风土人情与民俗记忆。豫西渑池的“十碗席”,便是这样一种极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传统美食,它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民俗心理的具象表达。

    “十碗席”的诞生,与豫西的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豫西山区,那片古老而质朴的土地,气候干燥寒冷,雨量稀少。大自然的馈赠总是吝啬几分,却也塑造了当地人民坚韧而智慧的性格,面对干燥寒冷的气候,他们深知如何在饮食中寻找平衡。

    于是,汤菜成为餐桌上的主角,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驱散寒冷。香辣咸酸的口味,刺激着味蕾,让身体在寒冷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活力。荤素搭配,是对食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营养的均衡追求。在这样的饮食文化背景下,“十碗席”应运而生,它凝聚了豫西人民对生活的智慧和对美食的理解。

    渑池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将猪肉、萝卜、田野菜等普通食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十碗水席”。这不仅仅是一场宴席,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见证了渑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十碗席”在渑池的红白喜事中逐渐成为标配,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尊重,对传统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从前的“十碗席”,以素菜居多,那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节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营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十碗席”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的“十碗席”是改良版,搭配更加均衡,营养更加丰富。十道菜,有干有汤,有荤有素,有热有凉,有肥有瘦,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

    “十碗席”的菜肴由热菜和凉菜搭配而成,这种搭配方式也体现了豫西人民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需要清淡的饮食来消暑解渴,于是“十碗席”便以六热四凉为主;冬季,寒冷干燥,人们需要热气腾腾的食物来驱寒保暖,于是“十碗席”便以七热三凉为主。这种灵活的搭配,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需求,也体现了豫西人民对生活的智慧和对自然的尊重。

    热菜的烹饪方法主要是蒸和焖,这体现了豫西人民对食材原汁原味的追求。条子肉、小酥肉、八宝饭在蒸笼中慢慢蒸熟,保留了食材的鲜美和营养;杂烩菜、焖海带和辣豆腐则需要先炒后焖,这种烹饪方法让食材的味道更加浓郁,口感更加丰富。而主要食材家猪肉、萝卜、白菜、豆腐、粉条、豆芽、金针和田野菜等,都是豫西地区常见的食材。这些食材虽然普通,但在豫西人民的巧手下,却能创造出极富地方特色的“十碗席”,并形成了“香味浓郁,清爽利口”的独特风味。

    从形状上看,“十碗席”有长条、方块,有菱形,有丝有片,丰富多样;从色彩上看,绿、红、黄、白,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荤菜肥瘦肉相间,素食粗细粮相配,巧搭均衡合理,膳食营养丰富。这种对食物形状和色彩的精心搭配,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也满足了视觉的享受。在“十碗席”面前,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十碗席”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人们对“十全十美”的不懈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全十美”象征着完美、圆满、浑全、团圆。这种民俗心理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十碗席”正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它以十道菜的形式,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圆满美好。这种寓意,让“十碗席”在渑池民间的地位愈发牢固,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文明生活
   第08版:城建·交通
石壕村诗圣故事传千年
义马品牌闪耀冰雪盛会
多彩文艺演出 共庆元宵佳节
社火排练忙 热闹庆元宵
安塞腰鼓亮相陕州灯会
水上夜游 流光溢彩
渑池“十碗席”:味蕾上的乡愁与民俗的温度
春联中的错字别字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