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侯鹏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交流理论,转化成果。1月2日至3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医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学术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和河南省内的中医药著名专家、学者等会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医理论,共话中医药创新发展全新路径。
会上,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金贵以《精益化运营管理,助力实现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认为,公立中医院正从“黄金时代”走向“成本时代”,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精益化管理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原副院长、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专家、中医膏方专家倪磊博士以《中医膏方在体质辨识中的应用》为题作精彩授课,着重讲解偏颇体质膏方调治、病机辨识等内容,并向市中医院赠送《中医膏方学》书籍。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岐黄书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崔应麟作题为《坚持中医特色发展之路,与时俱进》的报告,提出中医要坚持整体观念与局部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桂伟以《五专特色助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讲述了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专科能力,坚持专病、专技、专家、专科特色,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国考”质量等经验举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海峰以《守正创新,建设学院型医院;发挥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详细介绍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历程、发展定位、发展举措和成效,强调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建设学院型医院能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推进学科专业分化,更有利于打造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群,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院长曹俊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赵强,运城市中医医院院长王亚丽,渭南市临渭区中医院院长席红军,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杨冬林,市中医院院长朱文辉,卢氏县中医院院长王鹏等专家、学者还就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提质增效、医院精细化管理等现代医院内涵建设等内容作专题报告。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听取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后,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强中医药经典理论、诊疗技术和方法的传承与保护,大力加强区域间、地市间深入交流合作,努力开创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中医药惠及更多群众,共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