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近年来,我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谋创新,以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提高产地初加工能力。我市加快构建冷链体系,扩大果品、食用菌、蔬菜冷鲜保存、冷链运输规模,提升保鲜质量,补齐鲜活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短板。先后投资近6000万元,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0余个,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商品化处理能力和品牌链运作效率。
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我市稳步推进灵宝市国家级、卢氏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按照“一村九园”数字化建设标准,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寺河山智慧果园物联网信息中心、2000亩的5G未来果园,实现果园长势监测、水肥管理、病虫害监测管理、智慧农机应用等数字化功能,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我市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企业参加农交会、农洽会、东盟博览会等节会展销活动,携手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发展“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网络直播”等销售模式,加快建设农村物流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绿色食品走向全国、走向海外。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鲜水果出口1.67万吨,出口值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6%和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