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红孩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为什么不活出想要的样子。”他的新书《活出想要的人生》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归途。《活出想要的人生》是红孩献给年轻人的一部散文集,共分为六记,四十四篇文章。在本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人成长历程与城乡变迁的时代背景巧妙结合,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生活画卷,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厚重。
红孩,原名陈宝红,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活出想要的人生”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本书中红孩以亲身经历告诉人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心中有梦,勇于追求,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中考失败让红孩选择了去读农场的畜牧职业高中,学习养猪、养鸡、养鸭,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作家梦。他开始写长篇小说,阅读文学作品,结交文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投稿中,他的小说受到了编辑老师的肯定,发表在当时的《北京农场通讯》上。从此以后他一步步向着心中的梦想迈进,最终从一名普通的农场工人成为散文名家。在红孩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无数人的影子。他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心中有光,梦想终会绽放。
在红孩的这部作品里,不仅有对人生的追求,还有他对亲情的眷恋和回顾。如在《风居住的街道》一文里,他由北京的胡同想到了爷爷。受城乡之隔,他和爷爷既熟悉又疏离,但这种亲情随着爷爷的离去、大院的拆迁,成了一种怀念。又如《母亲的挂历》一文,通过挂历这一日常用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平凡中的温情。再如《水缸与灶台的距离》一文,他把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形容为水缸与灶台的距离。他深情地写道:“长大后,我再审视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发现除了年轮的变化,似乎一切如旧。我懂得,那个所谓的距离,就是责任,做父亲的责任,做母亲的责任。”这样的文字深深感动着我。
红孩的散文善于以小见大,以诗意的笔法触摸生活的灵魂。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感悟,使他的作品充满哲理性。如《这个夏天,我怀念儿时的那只蜻蜓》一文,通过对儿时蜻蜓的怀念,表达出作者对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的自然美景和纯真情感的惋惜,引发我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上岸》一文,作者从上岸村联想到父辈的人生,女儿的人生,表达了对人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而我要告诉女儿的是,这个上岸,只是其一种自我的或者说是利己的上岸,那么未来呢?还有更高更远更无限的上岸,我希望孩子能够更早地悟到。”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宁说:“红孩散文的魅力在于他能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中淬炼出精彩的人生,看到真诚的人性和温暖的心灵。”由于工作的关系,红孩接触过许多名家,这些名家在他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他写汪国真,不仅称赞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处世简单,待人真诚,充满正能量的朋友。他写陈忠实经常背着一个旧的黑色皮包,手里捏着雪茄烟,为人朴实厚道,让我们看到一位平民作家的真实形象。
红孩的散文情感真挚,没有丝毫的虚伪与造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印证了他所提倡的“散文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的创作观。
感谢《活出想要的人生》这部书,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愿我们在他文字的照耀下开启自己的梦想,让生命发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