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回流药,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更影响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首次通过药品追溯码,对假药、回流药“亮剑”。公告显示,通过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发现11个省份46家医药机构疑似存在复方阿胶浆的药品串换、回流药、假药等线索情况,要求相关医保部门进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国家医保局上报核查结果。
这是国家医保局今年4月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工作以来,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核查涉嫌药品重大违法行为线索。
“一药一码”让假药、回流药“无处藏身”。药品追溯码一般以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印制在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最小包装盒上,是药品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如果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通过扫码仪器发现一组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就存在假药、回流药以及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同时,通过追溯码,相关部门还可实时动态查看药品耗材生产、配送、零售各个环节信息。
此次国家医保局公告提及的46家医药机构,就存在药品追溯码重复的情况,重复情况大于等于3次,且均发生医保基金结算,其背后暗藏的,可能是波及多个省份的重大药品违法行为线索。
据悉,目前,全国多地已推开追溯码使用,覆盖全国超六成定点医疗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意味着我国超60%的定点医疗机构和超99%的定点零售药店启动了追溯码的采集工作。
同时,随着追溯码进一步推开使用,已有部分药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追溯码,获取药品相关信息。患者购药时可以通过其了解更多药品“由谁生产、销售到哪、是否被二次销售过”等“前世今生”信息。
此外,今后,国家医保局还将陆续发布有关医保药品重复追溯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可以保存一些药盒,如果发现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相关信息涉及自己所购药品,可以凭借包含追溯码的药盒以及发票进行维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