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刊

第04版
时事·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三门峡市的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举措,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徐相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科技企业倍增计划、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安排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3亿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目标完成率居全省前列。我们有很多企业的创新成果走出了实验室,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就有我市朝晖铜业压延铜箔的成功应用。同时,我们启动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立项科技攻关项目59个,软科学项目40个,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3.24%,进入全省“第一梯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7%,实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针对创新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我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政企政银合作平台,创新设立“人才贷”“科技贷”,今年以来“科技贷”业务整体备案金额突破4亿元,实现1000万元财政资金放大40倍的乘数效应。与此同时,我们建立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真金白银”兑现对企业的承诺。比如,2023年度的“三大改造”资金2727万元,市财政直接拨付到企业账户。截至目前,我们已发放“三大改造”财政奖补资金3.1亿元,协调全市银行机构投放贷款36.7亿元,支持780家企业实施改造项目1363个,改造设备28万余台、产线5000余条,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43%以上,降低成本15%以上。

    三是强化平台赋能。刚才我向媒体朋友们介绍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总体情况,其中院士产业园是我市打造创新平台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了支持院士产业园建设,我们主动配套了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办公楼等基础设施,无偿划拨40亩科研用地用于实验室及科研中心建设。此外,我们还通过股权投资、设备租赁、供应链贸易等方式解决产业园内中试项目资金、设备购置、原料采购等难题。依托院士产业园,已落地NPR新材料、无氨氮钼清洁冶金等中试与产业化项目18个,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四是深化交流合作。我们持续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建成中原学者工作站10个,与12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为破解中小城市招才引智难题,我们实施“崤函英才计划”,探索柔性引才模式,帮助企业“异地筑巢”。今年9月份,我们在招才引智西安专场会上又揭牌了5个“人才飞地”,目前在北京、西安的“人才飞地”已经达到11个,近五年在峡来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了翻番,为三门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4版:时事·灵宝新闻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坚持绿色转型 创新驱动 加快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三门峡专场发布词
推进“三大改造”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努力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
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把“土特产”文章做大做活做精彩
高水平推进仰韶文化遗产保护、活化转化和对外传播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