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看见你,日光炫目,雪山下,草原刚擦青绿,你骑着骏马,顺着起伏的山坡遥遥赶来。”周末午后,我反复读着《我的阿勒泰》书中的话,感动于“我清楚地看见你”这7个字,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的一句话:“生命的一个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人人都渴望被看到,被理解,得到认同和支持,大人的感情需求如此,孩子的心理需求难道不是如此吗?但是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正是孩子。
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复杂的心理学。我始终认为,教育应该是带着感动的,就如哈萨克语中“我清楚地看见你”一样,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看见学生,关注学生是一名合格教师首先具备的品质。
一天,我如同往常一样带着课本、教案、课件走进教室,开始讲授新课。这堂课我以“special”为主题词,以话题为导向,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进而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第一个话题“请你说一说身边同学的特别之处”。课堂气氛低沉,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我环视一周,脑海里迅速搜索与每个学生相处的日常点滴,一个孩子的脸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那么我先来说一位同学的特别之处,段同学会弹钢琴。”我说完后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眼神中带着惊喜,脸上难掩开心,特别激动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笑着说:“这是一个秘密。”接下来的课他极其认真地听讲。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孩子说出了同学的优点“性格好、助人为乐、会跳舞、会画画、会做手工……”每个同学都清楚地看到了他人的特别之处,被看到的同学害羞、感动又自豪。
第二个话题“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特别之处”。害羞和谦虚是大多中国人的传统品质,都羞于夸赞自己,于是我首先说出自己的优点“善良、负责、爱我的学生……”在我的带动下,举手的学生多了起来,由刚开始的害羞变成了勇敢大方。直到下课铃响起,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说着自己的特别之处:长得帅、会转笔、会动耳朵、会打响指、会干家务……尽管孩子们的特别之处充满着奇奇怪怪和普普通通,但正是这样的表达,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也清楚地被人看到。学生们通过这节课变得自信大方,变得勇于展现自己,每个人都带着开心、满足与感动结束这堂“special”的课。
其实,教师要做到“清楚地看见学生”非常简单,课间时不妨和他们聊聊天,做做游戏,如果你愿意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就会有特别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