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将建设共生课堂作为学校课改突破口,将情景化教学、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七彩评价、无纸笔评价改革相融汇,将课堂教学大练兵、名师论坛大练兵、基本功大练兵、教学研究大讨论、学科特色大讨论相贯通,逐渐形成师生发展的新型教学关系和“三定五研”教研模式。
共生课堂实现“生生共生”。学生互讲互学实现共生、质疑探究迸发共生、创设情境孕育共生。在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六步教学法: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答疑——分层训练——生结师评。教师设置情境,以游戏、竞赛形式,通过小组讨论、互助互学、小小讲师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激活、互相丰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交流、合作、探究。
共生课堂实现“师生共生”。在该校,教师转变角色,以学习者的身份深度融入学生学习过程,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与提问,研判学生已经到达的程度,对预设的内容进行合理、有目的地改变,助推学生将零散知识结构化,让课堂中的教师“教中有进”,学生“学中有趣”,最终实现师生“情智共生”。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课后作业要求师生同做,提升教师作业把控能力,课余开展师生同测、同诵、同演等活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共生教研实现“师师共生”。团队协作、同伴互助是托举该校教师专业提升的双臂。学校在教研上通过抱团取暖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实现“师师共生”暖心教育生态。教研组形成“三定五研”教研模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研课标、研教材、研学生、研难点、研方法。聚焦课堂,集思广益、智慧共享,把好教学第一关,走出提高质量第一步。学校为参加各类比赛教师配备省、市级骨干指导团队,骨干和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研课磨课共生共长,师徒帮带互赢互进。
该校将共生理念融入各类活动,做细做实做出特色。目前,该校300余名学生、百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活动中获奖;学校荣获“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省作业评价改革优秀实验校”等称号,2名教师被认定为省级名师、1名教师被认定为中原名师,两个课题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该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共生课堂”实践研究》已立项,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探索。 (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