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物质生活》描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转向90年代市场经济的社会变迁,同时也探讨了现代诗歌的衰退。那个时代,似乎正如北岛笔下的诗句一样:“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或许是因为热爱和怀念吧,我在读书中途曾几次泪流满面。在男主人公韩若东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青春时期身边的一些人,那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年代,那些环境和印有时代特征的音乐,那些思想意识和情感,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个时代是物质和精神发展不相匹配的时代,是颠覆思想和纯真年代的交汇点,它让人措手不及,让人喘不过气,让人找不着方向。作者刘志钊却像躲在阁楼里拿着望远镜的智者,他冷静地撕开当时人们心底那抹遮羞布,他让韩若东疯狂挣扎,将血淋淋的疼痛传递给读者。
我十分喜欢书中乔其这个角色,她勇敢而热烈,像女神一样照耀在韩若东卑微而潮湿的世界里。她醉在韩若东的理想中,确切地说是醉在韩若东的诗里,她是那样纯粹地守着韩若东,想要一辈子过着海子那首《春暖花开》一样的生活。然而,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在那个“人们需要过好日子。人们发现,只有诗歌,没有粮食的日子是没法过了”的时代里,韩若东是那么地格格不入,就像人们眼中的异类,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患了一种癫狂型的病。
虽然小说最后以韩若东的悲剧收场,但我仍旧怀念我的青春年代,怀念那些有梦想的日子,那些拥有过的美好指引着我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