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不一定就是黄金屋,但它可以是一列火车,至少带给你一次奔驰的机会,看看别处的风景。”茫茫书海,能与董一菲的《自由呼吸的课堂》一书相遇,一览“诗意语文”芳华,真正地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句话的内涵。
这本书从追寻诗意语文的芳华、把专业成长当作信仰这两个方面呈现出董一菲的教学主张、教育思考和专业成长建议,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诗情画意,都似跳跃的精灵,闪着光亮,给我启迪。
诗意语文 向美而生
董一菲的课堂是诗意盎然、美丽醉人的,那里有随处可见的诗词,俯仰皆是的典故,脱口而出的意象,精彩绝伦的点评,美妙动听的朗诵……让学生尽情地在诗意的海洋“逍遥游”。她的课堂展现了教育就是与美相伴,让自己、让学生变得更美。美的语言、美的情思、美的设计、美的对话无处不在。
如在《雁门太守行》教学中,面对“鬼才”李贺,他的冷艳、他的奇诡、他的悲壮如何解读?跟随董一菲一路前行,我们读出了悲壮,读出了劲道,更读出了李贺的情怀。
又如在《阳关雪》教学中,董一菲不走寻常路,由阳关之“雪”而延至“天地有大美”,直抵自然之“美”的真境界,非常之文人与非常之教师相遇,两者智慧的碰撞绽放出满堂的诗意之光。整堂课堂语言通透干练,文本解读诗意、唯美,于是一路缤纷……
诗意语文 逐爱而行
丰子恺先生曾说过“你若爱,事事都可爱”。董一菲的课堂,特别注重情感的引导和抒发,她坚持给学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善感的心,一颗爱的信念。
她曾在书中分享“语文像一棵大树,一方面向天上伸展,另一方面也向地下延伸”。向天空伸展的部分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称之为语文有用的部分,但向地下延伸的部分是我们看不见的,可以称之为语文无用的部分,它是“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它可以沟通情感、提升审美能力,涵养人的心灵。今天,语文教师应该坚守的便是这地下的部分,孩子们在学习语文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也应是地下的部分。让孩子们爱生活,会生活,在孩子心间播撒爱的种子,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应该就是教育的初心吧。
诗意语文 与哲思相伴
董一菲坚信没有思想的课堂就不能称之为“美”,课堂缺失了哲思,就缺失了深度,也就缺失了深入人心且持久的力量。
在《归园田居》教学中,她这样设计课堂语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黑色和白色,却写尽了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这是无色的魅力,这是淡极了的魅力。黑,颜色的终点,白,所有色彩的起点。有了终点,有了起点便有了整个的世界,巧妙的解读,深沉的思考让人读后回味悠长。
又如讲到陶渊明诗歌之“淡”时,她这样说道:“淡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多么大的智慧。中国古人老子、庄子深谙淡的力量,于是才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了柔软的部分,于是我们说儒是方的,道是圆的,这是淡的境界。”
董一菲的诗意语文之美不胜枚举。教学的艺术,唯有努力为之,不断求索,深入的境界永远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跟随董一菲的脚步,追寻诗意的芳华,向美而生,逐爱而行,与哲思相伴,和我的学生一起走向生命的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