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去接孩子,只见孩子悻悻地走出校门,见到我,一脸无奈道:“今晚别说睡觉了。”作为家长的我,满心疑惑。一番询问后得知,原来是部分孩子星期天的作业不符合要求,结果都被惩罚了。
星期天作业我是知道的,考虑孩子平时没有机会出远门,不利于身心健康,于是,想利用3天假期,建议他和朋友一起去爬山。计划周五先将作业写一些,周六出门,周日一天便可以写完。谁料想,由于时间紧,写得仓促,错误较多,受到了惩罚。今晚孩子还有其他科目作业,自然要熬通宵了。
面对孩子,我虽然心疼,但还是对他说:“作业打了折扣,就要付出代价,回家提高效率吧。”毕竟要和老师教育保持一致啊。
同样是教育者的我,总感觉老师这样的做法欠妥。也许,老师是出于无奈,想让孩子长长记性,但这样的做法,真的科学吗?
诚然,一个班那么多个学生,老师无法对每个学生都尽心竭力,但是,如果因为家庭作业写得不好,质量不过关或数量不够,晚上就进行大量罚写,做法还是简单粗暴了些。
为人师者,首先应该懂得爱孩子,正所谓“爱生如子”,如果做不到爱别人家孩子像爱自己孩子一样,那么,很大程度上来讲教育是失败的。具备“教育家精神”的教育者,要有大胸怀,大视野,大胸襟,大情怀,而绝非急功近利。
真正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先生,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名言堪称经典,他也是“爱”的典范。张桂梅校长的严格也是尽人皆知,但她对孩子们的爱却毋庸置疑。作为大学校长,郑强教授能自掏腰包,给学生们添置微波炉、冰箱这些生活必需品,也是主打一个“爱”字。真正的教育家,都是“爱学生”的榜样。这些教育者对学生的大爱精神,都应该成为教育人今天学习的标杆。
教育应该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该以更加智慧和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以爱和耐心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不是通过过度惩罚让学生陷入疲惫和无奈之中。
记得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说:“面对学生,教师要常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真的是对为师者极深刻的灵魂拷问啊。真心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作出处罚决定的那一刻想到这个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