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白露过后,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传统节日——中秋节快要到了。
月是中秋明,饼是故乡甜。中秋节,月饼总是要吃的。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做工精湛、包装考究,可是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儿时的月饼,已经成为味蕾的一种特殊记忆。
儿时的月饼种类很少,有五仁月饼、枣泥月饼和苏式月饼。小时候我最爱吃的是“小月饼”,也就是苏式月饼,顾名思义,就是江苏苏州一带的月饼。江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孕育出细腻清新、婉约雅致的江南文化。在江南文化的熏陶下,苏式月饼做得小巧、精致,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苏式月饼外包裹着一层一层酥软的饼皮,吃到嘴里油润香甜,这个味道至今我都难以忘怀。
年少时,母亲知道我爱吃苏式月饼,每年中秋节前都会给我买几包,并怜爱地说:“小馋猫,慢慢吃,别等还没到中秋节,月饼就吃完了!”
美食的诱惑实在太大,往往是等不到中秋节我就把月饼吃完了。可到了中秋节那天晚上,母亲还是会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包苏式月饼,使我欢呼雀跃。母亲照例是不吃的,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狼吞虎咽……
中秋节前,亲戚通常要来送礼。如果礼品是“小月饼”,我便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要亲戚一走,我就闹着要吃。但母亲多半不会答应,因为还要回礼。明的不成,我就暗地里偷偷吃,但偷吃绝不能让母亲知道。趁母亲下地干活时,我便悄悄打开扎在月饼外包装上的纸绳,取下盖在上面的方形红纸,打开一层层草纸,拿出一个小月饼,轻轻地打开包装纸,迅速剥掉最外面薄薄的油酥饼皮,美美吃上一口,赶紧换另一个,这样往复能吃八次。儿时的“小月饼”一包是八个,吃完最后一个饼皮时,我迅速把“小月饼”码整齐,再从里到外一层层包好,盖上红纸,扎好纸绳,放到母亲收藏的地方。
看着母亲让我拿着吃掉外皮的“小月饼”去走亲戚,我一度为我的高明之举不被母亲发现而偷乐,现在想想十分后悔。但在儿时,对美食的诱惑往往是无法抗拒的。我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大概不是我个人的特殊记忆,和我有同样童年经历的大有人在。
童年的味道,是父母给予的,是爱的味道。这种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非但没有在记忆中变淡,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醇厚、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