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高楼大厦、弄堂里坊的烟火气,在隐匿于山水间的岩宕书房,看书听雨,且来一盏下午茶。风,轻柔湿润。它从岩宕与绿树、天空连成一体的通道里,漫过那些石壁与风雨日月缱绻开出来的大片“绿苔”,肆意地流动着、吟诵着、跳跃着,扇动你的睫毛,划过你的心尖,抚慰着一片与天地交融的忘我宁静,这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今年5月去了丽水。这座美丽的自然山水城市,在浙江省西南部,是华东的生态屏障。来丽水,自然要到缙云山。这里是轩辕黄帝炼丹的地方,又名“仙都”。从北方到南方,从位于黄河岸边“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三门峡市的灵宝阳平荆山,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丽水缙云,轩辕黄帝铸鼎炼丹的传说,同样神奇而美丽。缙云,是站立于天地间的一座千年古石城。大约七八千万年前,来自中生代白垩纪的火山喷发,那是惊天动地的一次“裂变”,一次壮丽“涅槃”。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奔腾而出的火热熔岩流,吞噬了大片的土地,在这里沉积成今天缙云山的样子。所以,这里盛产凝灰岩,俗称“条石”。这些从远古而来的石头带着天地间日月精华的滋养和温度,质地坚韧,不易风化,建房冬暖夏凉。来缙云,既能穿梭于这座千年古石城的人间烟火气里,感受它的平常与独特,也能穿行于千余座大大小小、千奇百怪、蔚为壮观的石窟群,沿着人工开凿与自然风雨雕琢而成的遗迹,探寻那俊秀刚毅、气势磅礴、浑然天成的“江南石窟”背后,曾经耀眼而隐秘的世界……
那天的仙都景区,时晴时雨。沿草木葱茏的乡间小路行走,峰岩奇绝、山水飘逸的田园风光与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秀丽,使人仿若行走在画中,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令人恍惚而沉醉。
“岩宕书房”就在一个转身,撞入了视线,一眼千年。“岩宕”即石窟的俗称。“岩宕书房”四个字,雕铸在一块长方形铜牌上,有质感地镶嵌在整齐条石堆砌的石墙上,两扇木门成了它硬朗中的一抹温柔。走进岩宕书房,这一处高耸而又雄伟的石窟,使人不得不仰望那“一线天”的自然神奇。
书房高38米、深50米,岩宕形成的天然空间,依山势错落、开阖,在通达与天欲连接的地方,聚拢如穹顶“天窗”。天晴时,阳光便快速地从穹顶或石缝间,带着绿意深深地洒落进来,人便细若天地间一粒粟,被光晕照拂,使人顿时对大自然产生敬畏。
岩宕书房这处天然书吧,巧在保持了自然岩宕的本色,山的肌理整齐而有力量,一条长20余米的“之”字形石径在岩宕流转,周边一排排石台上,是竹楠木制成的书架与栏杆,沿着长长、窄窄的阶梯,拾级而上,便是悦读空间。
泛黄的岩石与咖色书柜搭配得时尚又雅致,黑胶片中播放着喜马拉雅的有声读物,精选的缙云地方文献和适合大众的休闲阅览书刊以及播书自助借还机,可供读者借阅。实乃妙哉!
书房最底层的咖啡厅,只有一隅之小,但是最能使人静下来的地方。就这样静静坐在时光里,看着游客冒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地挤进挤出,在窄长的、仅容一人的阶梯上向上向下,一个角度都不容错过地拍摄停留。我不由好奇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什么,应该各自不同吧。一棵小树独自长在山岩上,好似不断向上求索,渴望着岩宕外面的自然世界。而曲曲折折而上的书屋,恰似“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灵魂指引,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许多游客来这处大自然中深藏的书房打卡,想必是带着崇尚知识的虔诚和执着吧!每一个有趣的灵魂都懂得,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增长学问,打破认知格局,以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提升精神世界的需求,才能遇见今生最好的自己。当然,来岩宕书房的游客,其实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此时来过,有所思、所想、所念、所感,愉悦便好。
在岩宕书房,我只想坐一席清凉,在慢慢流淌的时光中,听书、听雨,来一盏下午茶。在大自然中,享受一份惬意和宁静,让心有所依、有所归,这大概也是世人常常执着于归隐山林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