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老师的初见实属偶然。那天,我与好友本打算自习,谁料竟误打误撞走进一间满是学生的教室。既已推门而入,索性我们便寻空位坐下来听听。
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讲《论语》。初闻其声,只觉他话语虽轻但铿锵有力。他逐字逐句讲得尤为细致,一个多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始终脊背挺拔,精神矍铄,毫无懈怠力竭之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言语谆谆间,《论语》中“夫子”的形象似乎近在眼前。课后,我们主动上前请教,得知他是学校的退休教授,利用周末为大家免费讲授国学经典。看到我们对国学感兴趣,他非常高兴,鼓励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
带着对国学的几分好奇,更带着对颜老师的敬佩,我们便开始跟随他学经典、读国学。也曾多次到颜老师家里拜访请教,面对面听他讲自己求学、治学的故事。
颜老师12岁便跟随祖父楸园先生颜蕙山(字兰亭)于私塾学习,国学功底造诣深厚,谦称自己为“楸园后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为支援地方建设分配到我们学校教书育人。自退休后,便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的传承,既在学校开授选修课,也义务面向社会讲授与传播。几十年的公益教学,从未收取一分钱的学费,他撰写的《周易》《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诗经》《离骚》等国学经典的讲义,也只收复印费,对有困难的大学生则免费赠予。提及工作,他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叫我到哪我到哪,给我多少我要多少。”谈到治学与理想,他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印象中,颜老师总是笑容慈祥,言辞亲切,面对我们每一次的到访,他都热情真挚地欢迎,从不嫌烦。但不准给他送礼,不准请他吃喝,不准歌功颂德。他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三件事:读书、写书、教书。如今讲国学,他更希望大家学了之后就能够会讲,交代我们不会了就问,他一定想办法给大家回答。做不到的话,可以提意见。“传统文化,好呀!”“你们能来学习,我谢谢你们。”“你们都是楸园后人!”这是颜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告别之际,他更是把我们送到门口,挥手道别,目送我们离开。
颜老师离世时,享年98岁。生前,年近百岁的他,每天仍坚持读书思考、亲笔记录心得。他常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问付出,不求回报,生命不息、教学不止,这样一位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血与智慧倾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的先生,怎不令人心生景仰与向往?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再也没有与颜老师面对面交流,聆听教诲的机会。然其音容如昨,言犹在耳,宛若夜空中那轮穿越时空、永恒璀璨的明月,时刻照耀我前行的路,提醒我为学之道在勤,为师之道在心,为人之道在情,为事之道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