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此外,三门峡市先后制(修)订连翘、丹参等中药材市级以上地方标准23项,起草多项技术规程,出版中药材栽培科技图书以及培训教材,示范推广中药材遮阴喷灌育苗、地膜覆盖、起垄栽培、改春栽为秋栽、机械收获等20多项先进实用新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筑巢引凤 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丰富的特色中药材资源和政策支持,三门峡市持续优化中医药产业结构,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中药材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链逐步完善,全市中药材产业链条紧密相连,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合作社共同构筑起中药材产业集群。
2003年,依托渑池县中药材的品质优势和种植规模,三门峡广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该企业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以丹参、冬凌草等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相继建立3000亩的丹参种植示范基地、丹参育种示范基地和3000亩冬凌草种植基地,拥有国内先进现代化制药生产线7条。该企业的主导产品冬凌草片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牛黄上清片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
2021年,投资1亿元的三门峡瑞之恒药业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集中药提取研发和兽药制剂、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年生产量口服液可达1万吨、提取物2000吨、颗粒10万吨。开发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几百种提取物,该公司自行研发的板青颗粒等中药制剂已成为国内知名产品。
据统计,三门峡规模以上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有24家,初步形成产业链经营模式新格局。为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延伸,该市持续支持卢氏县中药饮片产业园、渑池县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同时全力打造全球植物源抗生素研发制造中心。根据规划,该市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中药材总产量稳定在42万吨以上、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02亿元的目标。
“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材产业集群,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耀武说。
如今,百万亩中药材点缀在崤函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