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住在城北时,我有一次回去,他带我爬了一次山。山叫九龙山,很有些名气。唐朝时,这里出过一个将军。据说,女皇武则天也到过这里。
从父亲住的地方出来,沿着一条土路,一直往后山走,就可以到九龙山上。上山的路开始能过去汽车,走着走着就窄了。我和父亲走走停停,不时回头望一望山下的县城。城里是高高低低的楼房,从西边一直排到东边。县城的四面被山围着,洛河从城南穿过,一路向东流去。
我们在半山腰见到几座老房子。这几座房子藏在一个山包下面,东西两边伸下来的小山将它们抱在中间,只在南边留了一个垭口。站在垭口处往下望,很有一点气势。我们转着看了看,一个人影也没有。这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搬走了,只留下这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许是太久没有人打理了,墙角的草已经长得老高。几座老房子周围都有桃树。树上有残留的桃花,让这些老房子一下子明媚起来,也美好起来。我动了念头,想在这里住下来。
父亲搬到城南以后,住的地方正好也在山脚下。屋后的山上,有一座寺院,叫兴国寺。但我们当地人喜欢叫它南寺。南寺原先有一口大钟,敲响之后,可以声闻十里,差不多整个县城都可以听到。我们那里有名的八大景“南寺晓钟”说的就是这里。据世代相传,南寺始建于北魏,后多次被毁重建,原先的那口大钟不知道哪去了。有一年,县里群众集资,又购回一口大钟,钟声重又响了起来。
我喜欢到南寺所在的山上去,站在山上眺望整个县城。看洛河像一条飘带一样,从城南穿过。我看着它一路朝东边伸过去,伸到我看不见的地方。我看着那里,那儿一片苍茫。我想着洛河流去的远方。黄昏时,我看到夕阳铺在洛河上,洛河上一片辉煌。
南寺下面的山腰上,原来有很多孔窑洞。早先,这里的人们都住在这些窑洞里,后来才慢慢搬出去。但仍然有一些人不知道是不是在窑洞里住惯了,就一直坚持住在这里。父亲带我去看过那些窑洞。有几孔还在住人,外面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让我马上又动了心思。
沿着洛河往东走二十来里,是范里街。范里街本为范蠡街,是后来改的。这里据说是越国大夫范蠡的隐居地。传说,范蠡功成名就之后带着西施隐居在这里经商。洛河到了范里街前面,形成一湖,湖水碧绿清澈,湖周围青山环绕,风景如画。湖对面是凤凰山,我舅舅住在山下。离我舅舅家不远的地方,埋葬着我的母亲。我在山下看到两孔窑洞,有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子不是很大,但收拾得特别干净,有老两口一直住在那里。我曾经想,等我老了,我就去把它买下来住到那里,陪着我的母亲。
南寺后面的山上,后来修了大路,车可以开上去。我有一次回去,父亲就把我带到了那里。我沿着一个土坡往山上爬,在山上看到一块平整的地方,那儿被鲜花和野草覆盖着,我在鲜花野草中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碌碡。原来,这里早先是住过人的。这儿差不多是这座山的最高处了,白云压得很低,空气又这么清新,如果能在这里有一座房子那就好了,我又想。
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和父亲去看过的地方后来竟真的建了一个养老院。那个养老院西边还有一大片梨园。我后来又去的时候,正是梨子成熟的时节,树上挂满了梨子。我在梨园里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回来以后,我经常想起那片梨园。想起从前父亲带我到那儿附近的情景。
我常年在外面工作,父亲不愿意跟我到城市里去,他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大部分时间住在老家。“等我老了,我就去住养老院。”父亲不止一次说过这个事情。我知道父亲之所以一直这么说,是不想让我为他担心。但我听了,心里却不是滋味。我又想起了山上的养老院。我恍惚看见父亲在养老院旁边的垭口上坐着,望着夕阳西沉,远山慢慢地被雾霭笼罩,最后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影子。父亲继续坐着,看暮色慢慢升起来,罩住周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