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用心品读了许倬云所著的《往里走,安顿自己》一书,作者的经历、身世、阅历、求学、教书、治史、写文章等,深深吸引着我,带给我无限启迪和感动。
许倬云一生坎坷,他“生于残疾,长于忧患”,是一位经历了残疾、战乱、流亡等多重困境的历史学家。他曾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可以说“往里走”是贯穿其一生的安身立命之法。
作者在书中写道:一个人如果找不到目标,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没有理想和追求,没有希望和方向,就会无所适从、随波逐流,就会人云亦云、见风使舵,就会道听途说、盲人摸象,就会碌碌无为、丧失自我……他用自己的经历、学养、智慧,分享了一个人如何在逆境中不迷失、不彷徨、不犹豫、不徘徊、不放弃、不懈怠、不躺平、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拥有热爱生活、珍爱人生、坚持自我、拼搏进取、勇毅前行、追求卓越、超越得失、彰显人生的意义。
许倬云一生勤奋刻苦又谦和内敛。他曾经翻译过一首外国诗人的作品:深林有歧途,败叶掩足印。举步入荒径,只为少人行。用来劝诫读者,无论读书还是做人,都需要不怕寂寞、耐得住寂寞,要有不盲从、不随众的心理准备。
《往里走,安顿自己》这本书,字里行间没有说教、虚幻和贬责,只有润物细无声式的提醒、建议和共情,帮助我们调养性情、提升能力、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和扩大心胸。
许倬云曾含泪回忆道:一生下来,就是很坏的伤残,肌肉没有力量,骨头没办法生长,一直到6岁时都不能动。8岁时,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办法,拖着竹凳子,一步一步向前移,后来才慢慢能站起来。这使得他从小学会了忍耐,在哪个角落里都能随遇而安,也让他学会了勇敢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不幸。
许倬云用其一生的言行和哲思告诫我们,一个人应保持一份清明,保持良心的独立性,保持慈悲和平的心,保持自重自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