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许倬云的《往里走,安顿自己》,我顿感思想开悟了不少,似乎有关于人生意义的很多疑问得到了解答,我认为它是一部诠释现代人生哲学的好书。
在漫长的岁月中,许倬云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有颠沛流离,也有幸福安稳,独特的人生阅历形成了他的人生智慧。这本书没有太多系统性的观点,主要是他的所感所悟。许倬云天生残疾,从小到大病了几十年,还经历过战乱。他说:“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如今93岁高龄的他瘫痪在床却依然笔耕不辍,抓住各种机会和青年人交流,希望把自己对历史、对当今世界的理解分享给年轻人,期望他们能勇于担当,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好的国家。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残疾人是怎么样生活的,是怎么样有这样的成就的。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许倬云为人谦虚内敛,高龄的他说自己的思想没有成行,他是终身学习的典范,思想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正如他所说的:安世就得先修己,安己则需往里走,安顿自己的内心。不怕苦、不抱怨、学会感恩、打开格局,读世界这本大书,行脚下切实可行之路,一切随心、尽力而为之就好!
我十分认同作者所倡导的那种安然处世的态度与心境,安顿自己就可以削弱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多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长此以往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所谓“往里走”,这个“里”在哪儿呢?我认为它是哲学意义上的“心”,是往内心的探索。往里走,就是将我们的观察、感受投射到内心最深处,进行认真的思考——由此我们得到什么样的新的理解、新的教训,立刻就能从行为上反映出来,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更加敏锐,看事物才能不再局限于表面,面对问题时才能超越得失,要学会观察自己、读懂自己、与自己真诚对话。
在作者看来,自古之圣贤便开始追寻内在境界。无论是被朝堂一贬再贬的苏东坡,还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陶渊明,他们都通过“往里走”的方式,保持着一种豁达的心境和内心的安定,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尊严”。
每个人都有抓不住的云、做不到的梦,你是谁由你自己说了算。如果你总感觉活着很累,那就翻开这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