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我因工作需要被借调到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担任初中数学教研员。从教学到教研,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第一次要给全市教师做培训时,我放弃了,因为我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不允许自己东拼西凑、抄袭专家的报告来糊弄老师。为此,我给自己定下了“1350”教研目标。
“1”,指用一年时间,精研课标,深读教材,科学命题,引领教学方向。
刚到教研室的半年时间,我每天最少做3套中考题。真题模拟、分类整理、对比分析,了解北京、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考命题的特点,准确把握河南中考命题规律,尝试高质量命题。由最初的组卷,到改编,再到创题,命题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在2020—2022年度河南省试卷质量评估活动中,三门峡试卷连续被评为优秀试卷,我被聘为河南省试卷质量评估专家。
在近5年的河南中考中,三门峡数学成绩连续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2023年河南中考,三门峡数学平均分达到83.3分,仅次于郑州和洛阳。
“3”指以三年为限,听课调研、有效指导教学,培养教学名师。
2018年,我成立“杨丽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带领卢氏、灵宝、湖滨区以及市直等多个学校的2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试题命题、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做出深度探索,近3年时间培育省市级名师7人、省市级骨干16人,很好地发挥了名师、骨干在本单位的带动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河南省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场课前,正好我在北京参加培训,而老师们马上就要到省里参加比赛,怎么办?只能视频沟通,连续一周时间,每天晚上8点到12点,有时甚至到一两点,我和3位参赛教师利用钉钉视频进行说课。从情境创设到问题解决,从活动实施到素养落实,字斟句酌。同屋的老师说,真没见过像你这样的教研员,如此敬业!
我在想,赛课前是老师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自信的来源,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该是多么的孤单无助。而且,为了三门峡的荣誉,我必须全力以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3位参赛选手均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近日,三门峡市二中刘阳阳执教的《日历中的秘密》作为河南省唯一一节跨学科案例入选人教版数字教材。
“5”,指最多五年,依托课标、尝试课程改革,形成专家思维。
2021年1月,我作为中原地区代表参与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审读工作,第一次了解到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曹一鸣教授指导下,三门峡作为河南省的第一个市,开启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先河。从“数学活动—课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递进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围绕综合与实践领域主持了3项省级课题,均圆满结项,在实践中形成跨学科综合与实践的“1+3+x”教学体系。
2022年5月11日、8月15日,2023年11月9日、11月21日,我分别在河南省远程平台和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为全省数学教师做项目式学习专题报告,受到一致好评,并于2023年3月向全省推广三门峡市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2024年2月9日(大年三十)至6月2日,历时近5个月,我带领团队为河南省课程中心提供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15例。
“0”,指永无期限,坚守原则、廉洁自律,树教学、科研管理之清风正气。
今年年初,除担任初中数学教研、部分学段和党务工作之外,我又承担了全市教科研管理工作。课题管理岗位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职位。如何才能保证课题评审的公平、公正性?怎样做到廉洁自律,坚守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我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坚守原则,公平公正!时刻提醒自己,坚守评审原则,规范评审制度,严密评审程序,确保评审面前人人平等,营造风清气正的教科研队伍。
经过不懈努力,我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被聘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部级评委。2020年至今,分别被聘为河南省优质课评审专家、人教教材培训专家、中国数学会中学数学组学术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