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多年前读《活着》时那种心情极度悲愤、压抑,甚至想要停下来放肆大哭相比,小说《文城》带给我的却是不同的感受。
同样是描写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中跌宕起伏、顽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同样是书写个体与命运、与无尽的苦难对峙的悲剧,《文城》给人的感觉更沉静、更从容,淡淡的悲伤浸润于字里行间,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苦难和悲剧被赋予了一种温情和暖意。
《文城》采取双主角模式,前半部分聚焦男主人公林祥福,为了一个不辞而别的女人,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背井离乡,一路追寻,历尽灾祸磨难,饱尝人间疾苦。后半部分,以“文城补”的形式,抽丝剥茧层层解开女主人公不告而辞之谜,还原了一个同样被命运辜负、被生活蹉跎的可悲可怜之人。
文城原本是一个谎言,是一个虚假之城,妻子小美随口一说的文城,林祥福一寻便是一生。
更令人意难平的是,故事的最后,拉着林祥福棺材的板车停在了西山,那是埋葬小美的地方。但他从不知道,溪镇就是“文城”,17年前他怀抱女儿和这个冻死的女人擦肩而过。更想不到,17年后两人的重逢,彼此竟困囿于棺材和坟墓之间,真正的咫尺天涯!
很多人问,林祥福的追寻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到底怎样的结局,才配得上此生的颠沛流离!我在想,如果当初他就知道文城并不存在,或者,当初就知道这辈子找不到小美了,他是否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然而,人生没有如果,生命无法假设。“值得”和“意义”可至轻也可至重,度量全在人心。
身处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的动荡年代,不管是主人公林祥福、小美、陈永良夫妇,还是乡绅顾益民、副官李元成等,所有人都平凡卑微如蝼蚁,他们被乱世的洪流裹挟着踉跄向前,命运沉浮,根本无法主宰。
这些小人物在并不太平的世道里,用力地活着。他们或坚守或抗争,却从未放弃对未来的期望,对梦想的追求,他们身上无言的良善和人性的慈悲,像一缕缕微光,照亮自己,也烛照整个时代。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哪怕永远找不到“文城”、再也见不到爱人,依然怀揣希望,一往无前。
《文城》写尽世间悲情与疾苦,却又饱含着无尽的希望与温暖,如一缕微风,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