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1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吟唱生命赞歌的千年周柏
本报记者 李博 吴若雨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黛眉周柏 本报记者 尤黎明 摄

    静静矗立在黄河岸边3700年,护佑仰韶百姓平安的渑池黛眉周柏,因一场全国范围的古树名木推选活动,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日前,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承办的“双百”古树名木推选宣传活动举行,并对推选出的100株最美古树、100个最美古树群进行公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西山底村有着3700年树龄的黛眉周柏成功入选。

    这是一棵怎样的古柏啊!它不言,身上的一个个树结是记事的见证;它不语,岁月的一圈圈年轮镌刻着仰韶文明的源远流长……秋风掠过,树影婆娑,摇曳的绿叶低声吟唱着生命的赞歌,如活化石般见证着仰韶地脉上的时光变迁。

    (一)

    3700年!黛眉周柏的树龄长得着实令人惊叹!

    相传,黛眉娘娘南渡黄河在此山上修道,在山脚下种下这棵柏树,当时是西周时期,故这棵树也叫“黛眉周柏”。这或许是传说,但当地老百姓相信这种说法,并口口相传,代代延续,直至今日。

    关于黛眉周柏,史书上有记载。据查究,明代张象山《柏地庙山水记》一文对黛眉周柏这样记载:“渑之北陲有黛眉山,山之北麓有柏地庙,庙产古柏,因以为名。”对于这棵古柏,这样介绍:“干分而五,牙查如鹿角,卷曲如鸡拳,扬者如马之奋鬃,垂者如人之援手,轮囷数亩。风来飕飕,如疏雨横空,如惊涛乍至。柏身南面,老皮皱起,如莲花状。”

    至清代,嘉庆十五年《渑池县志》记载:“黛眉圣母庙,又名山底庙。庙有古柏,大可六人抱,垂荫一亩。”其中对树龄也有记载:“周柏,树龄在3000年以上。”

    为了印证,记者采访时共邀来7名成人手拉手合抱,才将古柏围住。

    古柏之大,《河南古树志》这样记载:胸径3.13米,枝下高6米,冠幅37.8米,并称:“黛眉周柏为中原巨柏,千古奇观,只因其仅次于登封嵩阳书院名扬天下的二将军柏,在河南省古柏中名列第二。”

    2018年,河南省林业部门几位专家,用专业仪器对黛眉周柏的树龄进行了检测,推断此柏的树龄在3700年之上,甚至更久远。

    (二)

    这是一棵多么神奇、充满生命力的古树啊!

    树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鸟窝,树干上自然形成多个树结,似攀蟾折桂,似金蛇拜岁、似松鼠献瑞,还有的似龙凤双飞……主干在不同位置分出多个枝杈,凸起几个莲花状的树结,树根部三面隆起树结,的确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村民们更是自豪地说:古柏上有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

    这棵神奇的古树让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著名作家梁衡颇为震撼。2016年11月,他到黛眉周柏处采风,凝望着撼人心魄的大树,思索了良久才连连赞叹:“太震撼了”,并挥毫题写了“黛眉周柏”四个字。

    不仅如此,3700多年的黛眉周柏这些年竟然变得更加枝繁叶茂了。61岁的西山底村村民杨来拴守护古柏已有20余年,对古柏的感情颇深。“瞧,这些都是新生的枝条和叶子,它的生命力非常强。”杨来拴说。在靠近树干的另一处时,杨来拴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在村民的印象里,古柏树干上有一道伤口,表皮绽开,暴露出里面的木质,听说是很多年前的一个严冬,几个孩子剥掉树皮用来烧火取暖,被大人训斥后,他们也很内疚。近年,他们惊喜地发现,那道30厘米的伤口开始愈合,表皮慢慢把木质包了起来,这是古柏生命力顽强的表现。

    一村民自豪地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用重炮轰山,曾炸掉古柏的一大枝,但也丝毫没有威胁到古柏的生命。它反而更加顽强地生长着,而且愈发茂盛。其他几位村民也附和着说,这个故事是一辈一辈传过来的。此情此景,望着坚强而高大的古柏,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何其相似!

    是啊,当年的中条山战役,古柏所在地不远处的利津古渡,没能逃过厄运,在日本炮火的袭击下,许多建筑物都被毁坏。古柏虽然也被炸掉了一大枝,但它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更加茂盛。

    “古柏长得好,是因为我们这儿环境好。”几位上了岁数的村民说,古柏后面的山上原来有泉水,其中一股泉水流淌到古柏旁边,滋养着古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天然的泉水滋养着古柏,也滋养着当地的老百姓,让他们在这片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三)

    黛眉周柏的枝繁叶茂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深爱和保护。

    1929年,山西“刀客”(类似土匪)闯进柏地庙抢劫后,放火烧了庙中的西看楼和舞楼,后来村民想恢复这两处建筑,但没有银两,河北一商人得知后,主动提出给村里盖看楼和舞楼,但要把古柏伐走,村民坚决不同意。

    1975年,有人看中了这棵古树,将一辆昂贵的卡车开到柏地庙,提出用这辆车换古树,村民们还是没有答应。

    后来的很多年里,经常会有人惦记着这棵树,要么想买,要么想伐,都被村民挡住了。2000年前后,西山底村5位白发老人自发成立了“西山底古柏保护小组”,以实际行动保护着古柏。

    “从清末时起,村民张茂林就开始保护古树,至今已历经6代守树人。”渑池县自然资源局赵肃然说,6代人守护黛眉周柏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如今的守护者杨来拴说,他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村里,祖爷爷、祖奶奶小时候都围着古柏树玩,感情很深。古柏所在的院子,在1990年之前是学校,他小时候就在那里上学,下课了和同学们一起在古柏旁边玩捉迷藏,长辈们告诉他不要上树,不要折枝,更不要毁坏古树。在他之前,是他的舅舅在守护古树,在他舅舅那代人之前,是张宗杰和韩小九两位老人。他们是接替已过世的村民张罗头的,张罗头爷爷那辈也是守树的,那时的男人还蓄着长辫子。

    守树在村里是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人家几代人都守护着古柏。听闻有人来访,正在地里摘花椒的韩小九老人步行而来,90岁的她身体健朗,声音洪亮。在拜了黛眉娘娘后,她说,要勤给柏树浇水,不让人破坏,柏树灵气很大,多做善事就会有福报,她的子孙都事业有成,十分孝顺,她的一生也很顺遂。

    据杨来拴介绍,在他开始守护古柏后,韩小九经常到庙里帮忙,扫扫地,浇浇水,这一帮忙又是四五年。

    (四)

    站在黛眉古柏旁,当地人不由地说起距离此处不远的阳壶古道,这是一条同样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道。更为巧合的是,在2018年由国际古道网、《中国国家旅游》杂志、绿野网等专业机构发起,并联合业内专家对全国的古道资源进行科考研究,评选出了“2018中国十大古道”,阳壶古道也成功入选。

    阳壶古道作为古代三晋通往中原的重要道路(太原—洛阳)的官方驿道,和黛眉周柏一道见证了很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据《渑池县志》记载,阳壶古道从山西太原、侯马到垣曲古城南渡黄河后,经渑池南村的关底、东关、金灯河等地进入新安石井,再经北冶、仓头及孟津横水等地进入洛阳。这条古道在渑池和新安境内现存约20公里,其中有一部分保存完好。

    宋朝时期,为防御日益强大的辽、金入侵,吕蒙正主持对此道拓宽整修,因而又称“吕蒙正道”。

    阳壶古道承载着古人的艰辛、商贾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在历代战争中,这里都是刀光剑影、人喊马嘶的战场。学者胡德经在所著的《两京古道考辨》一文中对阳壶古道作了高度评价:“该道工程非常浩繁,实属罕见,连两京大驰道也无此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壶古道渐渐被废弃,隐没于山林中,但是也正因偏僻被废弃而保留下来的这条古道,竟成为中国年代最早的古代道路之一,为研究古代军事和古道交通提供了实物资料,也成为我国交通永恒的记忆和见证。

    阳壶古道早已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历史的见证,而黛眉周柏却仍然静静地护佑着一方百姓,吟唱着生命的赞歌。瞧,在它的周围布满了红线铜锁,那是人们在它身上寄托着对美好的神往。

    一树、一道可以传国,可以记史。的确,与各类文献比起来,古柏、古道本身就是真实见证这方水土时光变迁的活化石,是另一种形式存在的志书。

    保护古柏、古道,留住“绿色乡愁”。在古柏的保护方面,渑池当地政府通过建档和编号为古树办理了专属“身份证”,“树医生”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为其诊疗、防治病虫害,相信有这些新科技加持,人类会更好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活化石,从而为历史、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吟唱生命赞歌的千年周柏
三门峡虢国上阳城外围遗址发掘有新收获
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入选第十批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电影《黄河女儿》在陕州区开拍
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戏曲演出 文化惠民
古籍数字化是文化传承的当代使命
文化活动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