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微信小程序,搜索‘韶光未检’并进入……”近日,记者在渑池县人民检察院现场感受了数字检察的方便快捷。
近年,互联网司法快速兴起,数字检察也进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渑池县人民检察院乘风而起,因势利导,全力打造“韶光未检”综合保护平台,积极谋划构建其他司法平台,以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着力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这一平台既公开透明又方便群众,不仅科技感满满,也让群众安全感爆棚。
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茹贵锋介绍,该平台包括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韶光动态、专项行动、法治教育、帮教中心、心理咨询、亲职教育、互动交流八大模块,集信息通报、资源共享、强制报告、在线帮教、线索举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智能辅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开展,构建网络共享、联动新平台,凝聚多方合力,完善了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助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
依托这一平台,该院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内网与外网的有机衔接、有线与无线的相互融通,在检察监督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亲职教育 让父子握手言和
亲职教育就是对父母实施的教育。针对现代家长教育子女办法少、效果差的现状,该院积极发挥司法社工和亲职教育讲师团的优势,发挥好“网课”和帮教作用,做优亲职教育,让涉罪未成年人幡然醒悟,回归家庭和社会,重新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
案发时17周岁的陈某某,曾多次在渑池城区实施拉车门盗窃。未检干警开展社会调查得知:陈某某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父亲是工程车司机,时常出外工作,家庭教育方式以打骂为主,父子关系较为僵化,导致其有家不归。该院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察期六个月,同时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对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实施精准帮教。他们先后开展涵盖心理访谈、法治学习“网上课程”帮教活动30余场。为陈某某家庭设计亲职教育课程,借端午、中秋等节日开展“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我为父母做顿饭”系列活动,促使双方有效互动、改善关系。目前,陈某某通过打工自食其力,正在学习自媒体运营知识。
法治课堂 让少年健康成长
该院注重“法治第一课”建设,邀请“专家库”法治人才精心录制“人生第一步”相关课程,并上传至平台,引导学生和家长上好线下线上“两节课”,并对涉罪未成年人和受害人同步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正,倾力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2年3月,该院干警到渑池县某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互动环节中,一位男学生犹豫良久举起小手却又放下……授课干警不动声色,在课后单独找他谈心,鼓励他勇敢说出心事。检察官根据该男生所述判定此事为校园欺凌,第一时间联系仰韶派出所介入,邀请双方学生家长进行协调,并请心理咨询师对该男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
多方联动 让无知少女重返课堂
该院除了在能动履行职能范围内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外,还综合运用“大数据”,推动包括工青妇、教育、公安、法院和司法等部门,形成全社会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
“你好!是检察官同志吗?我女儿找不到了!”2022年11月11日晚,渑池县人民检察院专职委员刘娜娜接到一个求助电话。
对方是渑池县城关镇一名13岁女孩的母亲。她的女儿当天下午从其父亲处拿到50元钱后就一直联系不上。刘娜娜了解原委后,心中顿时一紧,一边劝说对方不要慌乱,立刻报警,并联系其女儿的同学和好友,一边协调辖区派出所迅速出警。事后得知,其女儿与5名女孩隐瞒家人,在一名男子诱惑下外出务工。刘娜娜当即与民警到火车站核查乘车信息,继而联系列车乘警寻到2名学生。其余4名学生12日晚到达江苏省常州市后,也被当地警方找到。
在渑池县未成年人关爱中心心理咨询室,检察官、办案民警对女孩们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目前,6个女孩已回归正常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