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卢氏县黄村桥至山河口桥洛河段两岸山坡上,一至三年生高矮不同的黄精郁郁葱葱,种植户们正利用初冬晴好天气,拔草、施肥、冬管,促使黄精尽力早发快长,为四年一个生长周期蓄势助力。
野生黄精在“一步三药”的卢氏县并不罕见,但因产量低、效益差,终究未形成产业。但这一切,却在2016年,因一对“80后”打工返乡创业小夫妻的执着追求,而发生了改变。
2009年,生于1985年的该县范里镇关道村青年李荣飞“嫁到”邻村柏坡,与村姑娘李爱粉组成了小家庭。婚后,小两口怀揣致富梦想,栽烟叶、种玉米忙得不亦乐乎,但因缺乏技术等原因,收入微薄。随后,小两口到北京等地打工。
2016年春节,小两口到南阳市西峡县李爱粉姐姐家走亲戚,听到姐姐邻居家,种了巴掌大一片黄精,年收入竟然有近千元。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具有补脾、润肺、生津作用,兼具食用、美容、观赏等功能。闻听这条信息,小夫妻如获至宝,萌生了返乡种植黄精的想法。
于是,小夫妻随即购买黄精种子回家种植。2016年10月,李荣飞注册成立了宏运农贸中药材合作社。
当年,100亩黄精播种后,夫妻俩心里突然犯了怵:种这么多黄精卖给谁?为此,他们专程到中药材交易市场了解行情,听说黄精供不应求,才算坚定了信心。2017年,将黄精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
黄精是四年生中药材,未成熟采收前,光见投入不见效益,而且拔草、锄地、施肥、打药、管理要费大量人力财力。小两口把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借遍亲戚朋友的钱全用光后,仍旧欠下了不少外债。之后,在产业扶贫信贷资金帮助下,解了融资难题。
经过四年的携手并肩努力,夫妻俩终于迎来收获的喜悦,近年来通过销售黄精种子、新鲜黄精根状茎等,每年都能获得丰厚收益。夫妻俩还清了外债,用利润扩大再生产。
起先,看到夫妻俩因投入大额资金而迟迟得不到回报窘境的村民们信服了,纷纷加入合作社中来种起了黄精。夫妻俩毫不保留地将种植技术分享给大家,并与村民签订包回收合同。“俺以前靠种玉米为生,后来荣飞夫妻指导俺改种黄精,一下子翻了身、致了富,如今在县城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成了县城乡下两头跑的新农人!”关道村黄精种植专业户赵富森说。
一人富了不算富,一村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带动大家富,才算兴产业、共富裕。从2020年起,经小夫妻示范带动,沿洛河两岸的范里、东明、文峪、潘河等乡镇众多村民纷纷调整产业结构,种起了黄精,明年将会迎来收获年。2021年,官道口、官坡镇也有不少村民加入种黄精行列。目前,全县黄精种植达到3000亩,涉及农户300余户。
李荣飞简单算了一笔账:若管理精细,一亩黄精理论上可产鲜黄精4000至5000公斤,1公斤鲜黄精可加工干品0.1公斤左右,鲜种子每公斤售价14元至18元,干品每公斤售价80元,亩产值可达6.4万元至10万元。 (叶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