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单义杰)近年,个别经营者打着“敬老”的幌子,实施“坑老”的行为,严重侵犯到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阳节即将来临,对此,三门峡市消协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擦亮双眼,识别陷阱,科学养老。
谨防披着“高科技”外衣的“伪科学”。保健品大行其道的同时,一些营销科技概念的仪器也大张旗鼓地盛行,如“高电位治疗仪”鼓吹“充电”就能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胃病,实际上,电疗仪只能对便秘、失眠、肌肉酸痛等进行辅助性治疗。老年消费者切勿迷信此类“高科技”,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警惕电视购物低价促销的“猫腻”。电视购物频道天花乱坠的低价促销广告时常会点燃老年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些商品往往存在质量瑕疵、无法正常使用等情况,更无法联系商家提供售后服务。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低价促销广告,收到商品后要及时验货,如有质量问题拒绝签收。
警惕“免费赠送”“中大奖”的忽悠连环套。一些经营者利用老年消费者辨别能力较弱的特点,冒用银行、超市等名义给消费者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免费赠送、中大奖等,诱骗老年消费者按照指定的步骤或者预留的电话兑奖、领取礼品,实际上是推销“功效奇特”的保健品,质价不符、退货无门。老年消费者要理性对待免费、中奖等信息,学会拒绝“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警惕“高利率”产品骗取养老“钱袋子”。近几年,一些不法经营者捏造虚假金融产品、虚构养老地产等投资项目,抛出高回报率,诱惑老年消费者参与投资,结果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老年消费者应该多了解情况,多跟子女商量再作投资决定,做好风险防范,守住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