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游戏也越来越普及。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是充斥在暴力、惊悚、恐吓的游戏当中,渐渐模糊了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之间的界限,由此滋生出暴力、怠惰等不良心理,直至演变成犯罪行为。
由暴力网络游戏引发的暴力事件数不胜数。据媒体报道,因游戏未能通关,一未成年男子持刀砍向朋友,导致其朋友死亡,最终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无独有偶,北京一17岁男子因上网成瘾,打算窃取爷爷奶奶的生活费,因担心惊醒家人,便持刀当场将奶奶砍死、爷爷重伤,最终在村外躲避一晚后投案自首。一15岁男子应“网上邀约”,多次带路,与游戏网友实施持刀抢劫,最终被抓捕归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警示着社会,暴力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正确的三观形成,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面对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帮助,而不能盲目以暴力解决,或者送去所谓的戒瘾机构。游戏的世界不同于真实的生活,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学会辨别现实与网络的边界,融入真实的社会交往,不被暴力网络游戏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方面,家庭结构失衡,孩子缺少管教,是青少年出现行为偏差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也会使一些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青少年因缺少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而错过了在犯罪前进行干预的黄金时间,从此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和家庭要一起携手,共同呵护青少年的成长。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