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区域

第03版
实用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殷殷赤子情 拳拳报国心
唐金城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的不仅是国内人民的命运,共和国的曙光也照耀在海外华侨华人身上。当时大批爱国华侨急于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先后在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建立了相应机构和补习学校,负责归国华侨的培训和工作安排。在归国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就有三门峡大坝建设者罗家的身影。

    罗家祖籍广东,1937年出生,从其爷爷到柬埔寨定居,到他已是第三代。因为父辈一直从事汽车修理,耳濡目染的他也学会了修车技能。与许多华侨一样,罗家的爷爷奶奶虽然身居国外,但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教导子孙不忘自己的根,并且要求他们在家里必须说汉语。因此,罗家的汉语说得很好,这也为他日后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语言基础。

    1955年,周恩来总理号召爱国华人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当时,罗家便萌生了报效祖国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却不太支持。罗家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下面还有尚且年幼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当时已经能独立承担汽车全方位修理,是家庭的顶梁柱之一,而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各方面条件也不好,他们不放心让罗家一个人回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强烈的爱国热情让罗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跑。于是在1956年的一个冬日,他瞒着父母离家出走,和小伙伴一起经香港后来到了广州。

    到广州后,罗家先参加华侨学习班,后被分配在侨联工作。当时,组织上让归侨人员自己填报志愿,罗家听说有个叫三门峡的地方正在建设新中国第一大水电站,便毫不犹豫地在志愿书上填了三门峡。于是,这位从没有见过下雪的年轻人,便来到了河南三门峡,开始了他为三门峡大坝建设奋斗的新生活。

    那时三门峡刚刚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很多地方还是一片荒凉。组织上考虑到罗家的华侨身份,便让他和苏联专家一样住在“交际处”。但罗家没有忘记自己回国的初心,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大坝工地工作,尽可能地适应这里的一切。

    在工地上,罗家的修车也派上了大用场,那时工地上的汽车多如蚂蚁,车多修车的任务就重,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曾创造了一个月修好20部汽车的记录。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善于钻研,每次遇到疑难问题,都要反复总结经验,同样是车面上有坑,先敲哪里后敲哪里都有学问。“修车在我这里没有差不多和凑合,必须是精准和没有一点问题才行。”罗家认真地说。

    提起在大坝工作的经历,罗家表示最难忘的就是见到了周总理。一天中午,领导安排他对水压钢管进行调试,正值周总理视察大坝。当时他正在3米多高的架子上作业,恰巧遇见周总理,陪同的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延进向总理介绍了他,总理还和蔼地和他问好。“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在柬埔寨的时候远远地就瞧见过周总理,后来在三门峡更是近距离和周总理互相问好。”罗家说。

    1956年冬,罗家在广东台山华侨学习班学习结束时,一位姓许的华侨同学曾这样嘱咐他:“虚心积极学习,坚决勇敢克服困难,从劳动中改造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的钢铁战士。”一位高棉归侨同学曾给他留言:“记着,要把自己贡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一位越南归侨希望他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祖国,做个劳动模范。

    多年来,这些归侨同学的赠言一直激励着罗家。他在三门峡大坝建设中,无时无刻不在积极学习、克服困难、改造自己、锻炼自己。退休后,他又被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聘为教师,把自己精湛的修车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一干又是八年。八年中,他深受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敬重,大家尊称他为“罗教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区域
   第03版:实用
   第04版:广告
厉害了!三门峡“女泳士” 成功横渡琼州海峡
三门峡代表团收获满满
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启动
满塘荷叶绿意浓
优化信号灯配时 保障车辆通行秩序
陕州一高学生在省运动会上喜获佳绩
殷殷赤子情 拳拳报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