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用药才能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呢?
按时服药。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人的血压波动是有规律的:大体是晨起后8点至9点血压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到下午4点至6点又为高峰,随后逐渐回落,夜晚入睡后血压持续下降,凌晨2点至3点血压达最低点。要想让降压药发挥最好功效,要根据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以及服用降压药的特点来决定最佳用药时间。
及时用药。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观念,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而用药不及时,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当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对心、脑、肾产生损害。
持续用药。一些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服药,出现头昏或血压升高时才服用降压药,一旦症状消失或血压恢复正常又不服用降压药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停服降压药后血压又要再升高,这样反复升降会导致病情恶化。正确的做法是当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以维持量长期坚持用药。
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常常达不到降压目标,一味地将单药增大剂量易出现不良反应。为使降压效果提升而不加重不良反应,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目的是药物治疗作用相加,其不良反应可以相互抵消或者至少不增加不良反应。世卫组织建议高血压的初始治疗使用单片复方降压药,其因为便捷,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坚持性,但通常用药成本也比较高。如果需要考虑用药成本,又能够做好长期用药的准备,可选择两种降压药服用。
平稳降压。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血压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4至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高龄和体弱的患者,宜选用作用平和、缓慢的制剂,降压不能太快,降压程度不宜太大。不应随便调整剂量和更换药品品种,有疑问时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
关注降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也有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
相信科学,规范就医。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遵医嘱服药。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对于需要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应到医疗机构就诊,请医生帮测血压,调整治疗方案。非属于高血压易患人群范畴的正常血压成人,也建议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巩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