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顶峰,海有彼岸;人贵有根,方知其源。一家祖孙三代百年寻“根”,最终在崤函大地圆了百年寻亲梦。
近日,重庆80多岁老人王学文和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三门峡,将写着“真情为民暖人心 排忧解难似亲人”和“解忧百年寻亲梦 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两面锦旗,分别送到三门峡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和渑池县公安局,对公安民警助其寻根圆梦深表感谢。
祖孙三代执着寻亲
据王学文回忆,其父王海舟,1916年生,十二三岁放牛时,因牛吃了别人的庄稼苗,害怕被训斥离家出走,后辗转到重庆并参军入伍,转业后在重庆安置。1958年王海舟不幸逝世,生前曾告诉王学文,老家在河南省陕县观音堂一带。
王学文的女儿王文平说,她经营有一个度假村,每逢有河南客人到来,王学文就很激动,常常拉着客人聊家常、讲身世。
王文平知道父亲的心结后,决定为父亲圆梦寻“根”。2022年7月,她独自来到三门峡,在陕州区观音堂镇和渑池县打听寻找,但因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十余天问询未有结果。临走前,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
两级民警接力寻“根”
三门峡市公安局刑事支队党总支副书记曾立明了解王文平的诉求后,立即与陕州区公安局联动开展寻查。在陕州区公安局王新利、刘建伟、员新春等民警的推动下,王学文寻亲的消息迅速传播,但始终未找到线索。
王文平返回重庆后,再次仔细翻看爷爷遗物,发现一封已经风化破旧的书信。信上称“老家在河南渑池渡江乡公瑶脑人”。
2022年10月9日,渑池当地公众号“渑池吧”发布了王学文的寻亲信息,但渑池没有叫“渡江乡”和“公瑶脑”的地方,该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关永新把这则寻亲信息发到“一村一警”工作群中,后有群众反馈,“渡江”应是“杜家”,公瑶脑就是沟沿脑,即如今的矿窑脑,因时间久远,当地经历过多次改名和区划调整,原居民已搬迁至张村镇杜家村及周边,户籍查询显示矿窑脑没有姓王的人家。
考虑到黄河两岸群众来往密切,我市民警遂协调山西警方扩大查找范围。2022年8月底,平陆警方传来当地两位王姓群众可能与王学文存在血亲关系的消息。
2023年春节后,渑池县交警大队教导员张三保在张村镇开展农村交通安全治理时,该镇高桥村村民张有祥向他们反映,他的老舅爷名叫王华禄,他曾听父辈说过,王华禄有一儿子在十几岁放牛时失踪。找到王华禄坟墓后,张三保发现了新的问题:当地有夫妻合葬的习俗,但王华禄的老婆却未葬在此处。
随后,我市民警赴平陆县确认信息,得知两位平陆王姓兄弟祖上王随喜(已去世)非本地人,而是河南渑池人,王随喜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哥哥失踪,其母黄氏带着王随喜渡过黄河到山西逃荒,母子俩在平陆县落户,后王随喜成家并育有7名子女。
在我市警方的大力帮助下,经技术对比和多方信息证实,最终确认王海舟和王随喜系亲生弟兄,两人父亲叫王华禄,王华禄孤坟之谜也随之破解。
百年寻亲圆梦崤函
得知河南祖籍找到的消息后,王文平一家激动不已,遂策划回河南老家省亲,并与未曾谋面的山西亲戚相约清明节回渑池祭祖。
清明节前夕,王文平驾车带父亲和两位姑姑来三门峡省亲。4月4日早上9时许,在三门峡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步履蹒跚的王学文坚持亲手将锦旗送给帮助他的民警们。
“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这次寻亲了却了他的夙愿,太感谢你们了!”王文平激动地对三门峡警方说。
这条回家路,王文平一家三代人走了近百年。在三门峡东高速口,山西王氏兄弟四人(王随喜后人)已等待多时,当王学文与堂弟们会合时,几双紧张颤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如果没有警方帮助,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亲人在重庆生活,更不知道亲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我们。”王随喜的后人王占省深有感慨。
来之不易的团圆,让大家激动不已。张有祥热情地接待了来自山西和重庆的亲人们。在张有祥带领下,王学文带着两个妹妹和山西堂的兄弟们一起前往王华禄的墓地祭拜。
清明时节,淅淅沥沥的小雨诉说着独属于春天的一份思念。祭祖过后,重逢的王家后人组建了“根在渑池百年圆梦”家庭微信群,相约今后要常走动,让跨越百年的亲情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