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区域

第03版
实用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兰花为媒 带乡亲致富
本报记者 史融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上千盆形态各异的兰花争奇斗艳,来自五湖四海的“兰友”欢聚一堂……2月11日,位于卢氏县文峪乡南窑村南菠公路东侧的兰花产业园内,每月一度的兰花交易日活动正在进行中,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现场兰花交易额超过500万元。

    自2021年3月文峪乡兰花产业园区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精品蕙兰展后,卢氏县兰花协会将每月的11日确定为兰花自由交易日。如今,兰花交易日已经举办了二十余场,每一场交易金额都在百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兰花交易日活动还有效助推卢氏县兰花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成立兰花企业4家、兰花合作社5个,发展兰农6000余户,兰花年产值近1.5亿元。这些喜人成绩离不开当初孙高军返乡创业的选择以及带动。

    “兰花产业园区和兰花交易日把过去村里零散的兰花种植拧成一股绳,不仅打开了卢氏兰花对外交流的窗口,更为村民增收就业提供了便利。”卢氏金蕙兰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高军表示,公司每年能提供超过100个岗位,累计帮助3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

    今年40多岁的李云飞是徐家湾乡松木村人,过去他和妻子都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兰花产业园区的成立改变了他的生活。“我在园区包棚种兰花,妻子在线上直播销售,不仅提高了收入,还可以陪伴家人,生活更幸福了。”李云飞说。不仅是李云飞,受近几年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在兰花产业里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1967年出生的孙高军是卢氏县文峪乡窑子沟村人。由于家境贫寒,高中辍学的他早早外出打拼,先是在外地做皮件生意,后又到新疆等地承包砖厂。1997年,他回到卢氏县文峪乡窑子沟村投资23万元开了砖厂,带动本村群众共同致富。

    2014年,想从砖厂生意转型的孙高军无意间得知家乡随处可见的兰花也能赚钱,此时恰逢第二十四届中国(郑州)兰花博览会正在举行,他到现场参观并花费6万余元购买了33株兰花。“第二年培育出的新一批兰花就卖了5.8万元,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孙高军表示,卢氏县是全国蕙兰主产区,许多农户家里都有培育兰花的传统,但规模小而散不能形成产业,想要发展兰花必须要有人牵头。2016年,孙高军和本地兰花爱好者共同成立卢氏县兰花保护协会,宣传兰花价值,分享种植经验,并引导大家自发遵守市场秩序,推动兰花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他又跟人合伙成立了卢氏金蕙兰花科技有限公司,逐渐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兰花产业发展的红利。

    2018年,孙高军等人先后考察了四川、贵州、浙江等省份的兰花产区后,决定在本地建起产业园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卢氏县兰花产业园最终落户于文峪乡南窑村,园区占地21亩,已投资3000万元,由文峪乡政府和卢氏县金蕙兰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10个自控养兰大棚已投入使用,种植新特名优兰花品种300多个1.2万余盆。孙高军表示,兰花产业园区建成后外地客商来收购兰花不必再东奔西跑,本地群众也可以通过把兰花委托公司代养代销实现在家门口挣到钱。

    “未来我们将深入发掘兰花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围绕兰花产业园打造全域旅游新产品,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让兰花从‘深山幽谷处’飞向‘寻常百姓家’。”孙高军表示,将继续在带动家乡群众劳动致富上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西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区域
   第03版:实用
   第04版:广告
以兰花为媒 带乡亲致富
市区这三条公交线路调整
飞鸟迎春到
节后鸡蛋价格 回落至“4元时代”
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 跻身国家级“朋友圈”
绿叶菜普遍涨价
政务热线协调 让学生吃上热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