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以下简称“地坛书市”)成功举办。这座承载历史沉思的古老坛庙,再度成为书香弥漫、人流涌动的阅读聚集地。
书市的灵魂,藏在地标与文本的精神共振中。书摊前,读者或凝神翻阅,或轻声交流;讲座区,听众与讲者互动热烈,语言交锋启迪人心。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会聚于此,共同展现了“全民阅读”的生动景象。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涉及阅读者的情感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有利于促进深度思考、培养学习习惯,从而构建系统的认知框架、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因此,人们来到书市,不仅是为了选购书籍,更是为了寻求思想的指引、技能的提升和心灵的安顿。无论是在名著原典中触摸历史脉络,还是在专业文献中拓展思维边界,抑或是在文学作品中增强美学修养——阅读都为人们提供了一方净土,让疲累的身心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得以休憩。
在信息爆炸、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愈发频繁,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交织叠加。在此背景下,阅读的意义显得愈发珍贵。如何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处理学业压力、职场焦虑?怎样做一道方便快捷的美味早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正是刷新自己、发展自己的重要方式。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知识,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新发现自己”的挑战。唯此,一个人的德行、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时代的气质才能在书香弥漫中得到深切滋养,我们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未来,唯有徐徐用力、久久为功,方能将人们的阅读热情从地坛书市的“一时一地”变为书香社会的“随时随地”。一方面,积极拓展实体空间,依托城市公园、景点商圈、街道社区等地,引入公共图书馆资源,打造舒适、悠闲、沉浸式的阅读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创新形式载体,通过数字图书馆、有声书、电子书籍等形式,多维拓展数字阅读载体,覆盖多元阅读需求,平衡数字阅读的效率与纸质阅读的深度。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机制保障,健全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深化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文艺宣讲、主题阅读、科普讲堂等活动,让人们体验到知识“活起来”的乐趣,形成“人人爱阅读、人人传书香”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