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卢氏县人民政府开启“院县共建”科技合作以来,探索出了一条“院所出技术、县域搭平台、群众得实惠”的合作新路。
卢氏县紧抓河南省“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战略机遇,持续在科技研发上做文章,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体推动食用菌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由短链条向宽领域转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式转型,以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目前,该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年综合产值已突破70亿元,成功创建了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位推动,共建稳扎稳打。卢氏县成立“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级领导担任负责人,制定《卢氏县“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将共建工作纳入该县以“农工贸游一体化”为链条构成的现代农业体系,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要求,做到方向精准、内容精准、绩效精准。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各类衔接资金、专项资金都向“院县共建”合作项目上倾斜。今年,安排县级配套项目和经费170万元,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4000万元。
改良品种,共建有力有序。卢氏县借助“院县共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多种气候形态、资源优势并存的特点,试点选取朱阳关、杜关、狮子坪3个低、中、高海拔乡镇为试验区,引进10个香菇新品种,安装环境监控设备,收集气象数据,建立气温空间插值模型,开展长短菌龄搭配试验,研究“自然温度+设施大棚+品种搭配”。在此基础上,建立香菇适宜种植区划,精准指导11个乡镇的接种时间及出菇时间,使卢氏香菇供应时间由4个月延长至10个月,大幅度提高大棚利用率,规避了集中上市风险,菇农收入增加近40%。此外,卢氏县还通过“院县共建”方式,在横涧乡代家村投资1.38亿元建设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新投产的珍稀食用菌白玉菇和鹿茸菇规模、品牌化生产项目填补了豫西地区空白。
科技支撑,共建高质高效。卢氏县紧抓“产业科技化、科技产业化”发展趋势,建立跨单位、跨学科的多学科技术力量协同机制,推动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卢氏中试基地、梁剑平工作室等科研平台落户卢氏。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签订《伏牛山菌业种质资源保护与研发利用项目合作协议》,聚焦食用菌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利用“企业人才蓄水池”专项人才管理办法,引进专业院校科研人才,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协调省林业科学院牵头组织食用菌研究所、农副产品加工所组团来卢氏开展共建工作,围绕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开展现场指导和集中培训,全年派出技术人员37人次,开展现场观摩、科技培训5期350余人次。 (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