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媛)“街道干净了,摊位整齐了,饭后能去陇南广场散步,日子越过越舒心!”提及家乡变化,陕州区观音堂镇居民的笑意里满是幸福感。近年来,观音堂镇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精细施策、共建共治,交出了一份基层治理的亮眼答卷。
党建+精细管理,破解“老大难”。该镇党委组建“党建+城市管理”专班,把党支部建在执法一线,推行党员“马路办公”,以“路长制+门前三包”划分8个网格责任区,党员带头包片包户。针对摊贩管理,创新“清晨5点党员到岗引导摆摊,8点前督促‘摊走场清’的划定区域、定时经营、党员监督”工作机制。如今,主街道50米临时摊位线整齐划一,“游击战”变“规范岗”,烟火气与文明度兼具。
党建+资源盘活,点亮民生底色。“垃圾场变停车场,荒草地成休闲园”,是该镇盘活闲置资源的生动写照。镇党委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带头摸排闲置地块,清单化推进改造。该镇陇南广场升级为多功能休闲公园,闲置空地变身可容50余辆车的停车场并配套公厕,切实解决“停车难、如厕难”,让群众触摸到“党建温度”。
党建+法治保障,筑牢稳定基石。面对广场舞噪声扰民投诉,该镇党委组建党员调解专班,既向舞队成员释规,又倾听居民诉求,最终达成“晚9点后停跳、音量不超标”的约定。同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成立“党员普法先锋队”,通过案例讲解、有奖问答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商户”活动,让法规深入人心,营造共治氛围。
党建+共建共治,激活治理动能。该镇将党支部与网格、商户串联,组建12支共治队伍。党员志愿者每月5日带队“清洁家园”,巾帼清洁队维护环境,河湖巡查队守护生态。该镇还对崤陵路绿化,施划交通标线,让道路成为“风景线”,畅通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