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村子融合前,我们就做好了原各村组的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并按照‘谁受益、谁负债、谁偿还’的原则,推进后续集体利益分配和个人利益政策保障工作,全程引入村廉情监督员监督,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群众反映并不强烈。”近日,卢氏县范里镇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在该县纪委监委现场监督核查“合村改居”成效时说。
今年以来,卢氏县自主谋划推进“合村改居”工作,探索形成“五项机制”保障推进模式,有力打破原行政村行政壁垒,有效破解“村多村小、布局分散”困局。目前,全县行政村(社区)减少33%,惠及群众2.3万户,初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中布局、公共服务优化,已有10余个县、市到卢氏考察交流。
调研机制摸实情。该县建立专班全员、乡镇业务相关人员一线调研机制,系统研究合村改居政策,深度匹配涉改村组文化习俗、资源禀赋、村组关系等特征,因村施策,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并充分公示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符合实际、群众认可。目前,开展“蹲点式”调研20余次,组织百名干部走访涉改村组120余个,访谈干部群众500余人,形成“一村(多村)一策”方案23份。
会诊机制明方向。该县建立“县级调度+专班研讨+乡镇协商”三级研判机制,开通24小时“群众诉求直通车”服务热线,系统梳理服务中心选址、集体资产处置、群众诉求等核心问题清单;针对试运行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类制定潜在矛盾纠纷化解台账,通过领导包案和专班负责的方式,依法依规、积极稳妥解决。累计召开县级调度会8次、专班推进会20次、乡镇专题会46次,围绕选址争议、资产融合等难点开展4轮“头脑风暴”,累计收集各类问题38个。
攻坚机制解难题。该县构建“收集问题—专班交办—限时办结—销号管理”闭环办理机制,通过部门联合办公、跨乡镇协调等方式,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建立“每日一碰头、每周一通报、每旬一考评”推进机制,对18个涉改乡镇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倒逼问题销号责任落实。此外,还制定过渡期政策衔接清单,重点落实户籍迁移、子女入学、养老服务等领域便民措施,让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累计专题研判5次,推动38个问题“事结案清”。
构建机制强引领。该县选取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5个村(社区)作为试点,统筹布局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引导土地、资本、人才向试点区域集聚,培育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10个以上,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探索新路径,以“点上突破”带动“全面推进”。
融合机制增动力。该县大力推进“组织、经济、服务”三大融合,推动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多网合一”,优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医保、社保等15项服务“就近办”,探索形成“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模式。聚焦思想情感融合,以开展“新村(社区)文化月活动”等为载体,搭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彼此了解、增进感情培育,引导居民打破“原村”界限,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