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山区严峻复杂的防灾减灾救灾形势,近日,灵宝市苏村乡着力构建“乡级统筹整合、村级区域联防”新模式,显著提升该乡应对汛期灾害的协同处置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为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建强乡级应急救援中心。该乡整合乡综合行政执法、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人武等职能部门组建乡级应急救援中心。明确指挥体系,实行集中办公和集中调度,实现信息共享、指令畅通、力量集结迅速、处置高效协同。下设救援物资储备库,对全乡防汛物资进行统一登记、集中储备与动态管理,建立快速调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能第一时间运抵最需要的地方。制定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响应流程、会商研判机制和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值班备勤,确保汛期24小时信息畅通,并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推动重心下移,筑牢村级区域联防阵地。在夯实乡级基础的同时,苏村乡推行以“隐患联查、物资联储、人员联动、风险联防”为核心内容的村级区域联防模式。根据地理位置、水系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关联程度等因素,将相邻的,尤其是存在上下游关系或风险传导性的行政村组合成苏村、周家原、卢家沟、福地、董家沟、张家沟、卫家磨7个防汛协作区,组建区域联防指挥部,下设信息联络、抢险救援、物资保障、医疗互助等小组,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队伍互援、转移互助,有效破解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一点响应、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防汛新格局。
通过“乡村联动、区域联防”模式的探索实践,苏村乡汛期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响应效率显著提升,指令传达和力量集结时间大幅缩短,应急响应速度加快。资源调配更加优化,实现了人员和物资在更大范围内的统筹使用,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基层能力得到增强,村级组织在联防实践中提升了自主应对能力和协同意识。防灾减灾效益显现,有效应对了汛期以来的几次强降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