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强化政策扶持等多项举措,持续破解市场主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我市以标准化、便捷化服务提升企业办事效率,通过完善企业开办工作指引实现“标准规范办”,打造15分钟“商事登记圈”方便群众“就近办”,在13个银行网点设置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辅助专区推动“方便办”,设立24小时智能自助办照大厅保障“随时办”,同时通过政府买单为新企业免费发放首套印章,全方位为经营主体开办、变更、注销、迁移等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精准发力,落实稳岗惠企政策。我市为6600余家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900余万元,为119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一次性扩岗补贴近700万余元,不断提振企业用工信心;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通过“银税互动”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1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同时,我市落实科技惠企政策,构建全面高效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助力服务企业打通发展“最后一公里”,2025以来,全市新增“科技贷”贷款2.76亿元,惠及企业40家。
数智赋能,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岗位增长点。目前,我市建成5G基站5038个,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29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7家、“专精特新”企业129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超1500家。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吸引60余家电商、网络客服类企业入驻,吸纳就业800余人。此外,我市大力支持民营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河南美道家实业有限公司在河南、山西、陕西多地开设门店,吸纳就业650余人,为服务业就业市场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