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栋 通讯员王茹)9月17日,陕州区店子乡白石崖村村干部带着锅巴等农特产品,奔赴新疆哈密参加第三届“豫见新疆”农特产品交易会。这份从村头小作坊走出的“土味零食”,正成为白石崖村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金钥匙”,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大产业”格局。
党支部领航,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盘”。党支部牵头,联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及监委深入市场调研和多方论证,将杂粮锅巴确定为核心发展项目。面对技术空白,党支部组建党员攻坚小组,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历时近一年研发,经过数十次配方改良和试验,最终成功打造出“入口香、残渣少、油分低”的优质产品,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争做攻坚克难“排头兵”。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党员干部始终冲在前、干在先。驻村第一书记带队走访26家商超,试吃7种口味锅巴,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确立“深髓杂粮,健康之选”的品牌定位。党员技术骨干扎根生产一线,攻克生产工艺难题,成功实现残渣减少30%、油分降低40%的技术突破,使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创新模式,共享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为村集体五谷杂粮找到高附加值转化途径,预计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另一方面,带动本地杂粮种植,吸纳村民就近就业,直接带动1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真正实现党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多赢局面。
多元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以锅巴产业成功为契机,村党支部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格局:巩固中蜂、肉牛养殖传统优势产业,全村蜂箱总量达1572箱,年产优质百花蜜6万斤;发展蓝莓种植47亩,20个无土栽培科技大棚;中药材种植40亩;建成集中饲养牛舍24座,全村肉牛存栏500多头,实现多元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