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走进天池镇桐树沟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红薯丰收的忙碌场景。刚出土的红薯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艳,村民们熟练地捡拾、分装。收购商的车辆早已等候在地头,采收完成的红薯随即被装车收购销往外地。
“我今年种了100亩红薯,亩产约2000公斤。按现在的行情,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元。”种植大户鲁向阳一边忙着收红薯,一边算起增收账。
据悉,天池镇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土壤疏松肥沃、透气性好,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经农业专家实地检测,这里的土壤是红薯生长的“天然沃土”。此前,当地红薯种植多为传统老品种,市场竞争力较弱。为破解这一难题,天池镇政府联合县农业部门多次赴外地考察,最终引进“烟薯25”“商薯19”等优质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抗病性强,亩产较传统品种提升30%以上,还兼具甜度高、淀粉含量适中的特点,既能鲜食又适合深加工,为后续产业延伸打下坚实基础。”天池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天池镇的红薯产业已从单一的鲜薯销售,延伸至粉条深加工领域。在该镇堡南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的粉条加工厂里,清洗、粉碎、沉淀、漏粉、晾晒等设备一应俱全。每到冬季,红薯经过深加工,便可摇身变成口感筋道、无添加的纯手工红薯粉条。
目前,天池镇红薯种植面积已2万余亩,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小红薯不仅让天池镇的土地“活”了起来,还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