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因装修房子时不慎扭到脖子,后续出现后脑勺及头部疼痛,虽尝试过小针刀、按摩、针灸理疗等治疗手段,但效果仅能维持2至3天,之后疼痛便再次发作。为明确病因,患者先后前往神经内科、骨科、疼痛科就诊,完成了颅脑磁共振、颈部血管彩超、颈椎磁共振及X光检查,却始终未能确诊,整个人因此变得十分焦虑。
在与患者交谈中,我注意到她的两手腕部肿胀,掌指关节与近节指间关节已呈现梭形改变,且左侧症状重于右侧。“我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多年了。”患者主动坦言病情。我进一步询问:“平常服用什么药物?是否接受过系统治疗?”患者无奈表示:“平常很少吃药,只有每过一两年疼痛严重时,才会住院治疗半个月。之前吃过来氟米特,听说副作用太大,加上觉得这病治不好,出院后就没再继续服药了。”
事实上,来氟米特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也就是临床常用的抗风湿药,其疗效稳定,副作用其实在可控范围内,其他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也基本如此,均在人体可承受的限度内。况且在用药期间,医生会安排患者反复进行相关检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需要明确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虽难以根治,但它也与高血压,糖尿病类似,需要长期规范控制,若放任病情发展,不仅会导致关节变形、疼痛加剧,还可能损害皮肤、肺、眼、血管等多个器官。只要坚持系统规范用药,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随后,我对患者的枕颈部软组织进行检查,发现该部位压痛、肿胀症状明显。实际上,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会侵害手部、膝部、脚踝、颞颌关节外,同样可能影响颈椎。临床数据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同类型颈椎受损的发生率为43%至86%,其中以上颈椎(即寰枢关节)受累最为常见,下颈椎受累则相对较少。这位患者的症状,正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寰枢椎所致。寰枢椎发生无菌性炎症后,会刺激局部软组织出现紧张、肿胀,进而引发后脑勺和颈部的疼痛,而支配头部的枕神经从枕颈部穿行而过,也会因软组织的炎症肿胀受到刺激和压迫,最终导致头痛、头胀。由此可见,仅依靠按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若想实现稳定疗效,则需要进行系统的抗风湿治疗。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