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洛阳宜阳、伊川、偃师及周口郸城四地的特殊司法“远征”圆满落幕。3天时间里,陕州区法院菜园法庭干警驱车数百公里,找寻4案5名当事人,成功调解3案,执行10万余元。
洛阳市宜阳县是一起案件被告黄某住所地,因黄某在收到传票后未出庭应诉,承办法官驱车上门,拉近距离、认真释法,逐条细致解读法律条款。随后,采用“背靠背”调解法,通过电话分别疏导双方情绪,逐步消除当事人疑虑,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黄某当即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履行了全部标的款。
抵达第二站伊川县后,干警们马不停蹄赶往被告张某家中,却发现家中空无一人。经多方打听,得知张某常年外出,干警们随即走访了多户村民、村干部以及辖区民警,详细记录张某社会关系、务工去向等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为后续案件推进筑牢基础。
辗转至洛阳市偃师区,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案件两名被告系夫妻,均不在户籍地生活。干警们多方打听找到女方父母经营的一家餐馆,在餐馆见到了女方,干警们立即表明来意,耐心释法,女方表示愿意调解。干警们迅速与菜园法庭驻庭干警联动,搭建起线上调解平台,通过视频连线与身在外地的男方及原告“面对面”沟通。屏幕两端,法官细致梳理双方诉求,经过近一个小时协调,原、被告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线上平台签订调解协议。
随后,干警们来不及休整,继续驱车赶往此行最后一站——周口市郸城县。抵达时已是晚上7时多,被告家大门紧闭,干警们在门口静静等候。一个多小时后,被告从地里干完农活归来。承办法官主动向其讲明来意,拉近彼此距离,法官结合案例细致讲解法律规定,换位思考疏导情绪,并通过电话与原告进行沟通,历经近两个小时耐心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
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从线下调解到线上赋能,陕州区法院干警始终坚守初心、步履不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司法实践中落地生根,为基层高效能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田元 杨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