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就业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着力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
搭建服务平台。我市建设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3个,培育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7家、劳务派遣机构35家、对外劳务合作机构3家,每年促成近3万人就业。推进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和“1+8+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已建成市、县级零工市场8个、零工驿站6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个,开展就业需求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技能培训等;建成市级以上充分就业社区103家,就业服务更便捷。推出三门峡就业人才视频号、人社政策直播间,开展直播带岗、入企探岗、政策云课堂等活动21场,吸引35万人次关注。推进高效办理企业用工、个人创业“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笔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经办、限时办结、统一出件”。
打造服务品牌。我市积极打造“10+N”公共服务就业品牌,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用工专场”“百日千万专项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96场,为不同就业群体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提供岗位超10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万人。成功打造仰韶酒业、仰韶彩陶工匠、崤函康养、渑池蓝洁家政4个河南省区域人力资源品牌,形成义马煤矿智能开采员、渑池东方希望氧化铝技工、陕州嫂子、湖滨家政、灵宝小吃师傅、卢氏菇农、示范区管工“一县一品”劳务人才品牌,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