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媛)随着2025年秋季学期临近,8月21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提示,从主体责任、风险排查、人员管理、加工管控四大维度划出“硬杠杠”,全力守护师生开学“第一餐”安全。
提示明确,各学校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通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动态消除风险隐患。开餐前,需对食堂加工区、通风设施全面清洁,对餐饮具、刀具等用具彻底消毒,检修“三防”、冰箱等设备;核查食材供应商、校外供餐单位资质,清理库房内过期、变质食材,重点排查米、面、油及干蘑菇、花生等易霉变食材,确保冷冻冷藏食材符合温度要求。
从业人员管理是关键一环。提示要求,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并公示,严防带病上岗;学校需组织全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重点学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尤其强化新入职人员考核,提升其安全意识。
在加工过程管控上,提示划定“禁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严禁制售冷荤、生食、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风险食品。同时,需严格区分生熟食品容器,确保食物烧熟煮透;每餐次食品成品须按品种留样,在0℃~8℃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克,全程留存安全“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