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灵宝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故乡晒在阳台上
□侯进元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我把父母接到县城十多年了,母亲仍把阳台当成老家的场院。

    每到秋季,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总让我买来一些蔬菜,在阳台上晒干,然后悉心保存,等入冬后,拿出来做成各样的小吃,让我们回味儿时老家的味道。晒秋,已深植于母亲的生活,并没有因母亲居住地的不同而舍弃。

    辣椒是她从集市上买来的家乡特产“猪大肠”,长足了的辣椒红得发紫,散发着浓郁的辣味。母亲把一部分辣椒切丝晒干后,装在袋中,排尽空气,扎紧袋口,放在阴凉通风处。到了春节,拿出来,用水泡软,当作佐料,或凉拌,或炒菜,让席间多了一份红红火火的喜庆。另一部分辣椒晒干后,被母亲捣成粉末,制作油泼辣子。油锅热了,九成热的菜籽油浇在撒了芝麻的辣椒面上,芝麻噼啪翻身,辣椒面嗞嗞作响,爆开的辣香竟然窜满整个楼道。母亲笑了,用一块馍蘸上炸好的辣椒面,递给我,入口,舌尖立刻绽开那份火辣辣的滚烫。

    扁豆角,老家叫它刀豆,也是家乡特产,宽宽的,像一杷砍刀。它切成的丝,如一条条小鱼。母亲把晒干的豆角丝泡软,和腌制的大肉一起炒焖在铁锅里,咕嘟咕嘟,像冬夜里的一口温泉。快熟时,再撒一把泡软的粉条、一小撮辣椒丝。锅盖掀开的瞬间,白汽和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远远胜过珍馐佳肴。

    母亲独爱冬萝卜,因其生长期较长,皮厚,水分少,肉质较硬。把它晒制成萝卜干,保存期长,煮炒不易煳烂,有嚼劲。洗干净的萝卜,被母亲剔除了杂须,光溜溜、胖乎乎,像一个个小娃娃。母亲把萝卜切成薄片,在开水中焯去腥味,煮至六七分熟,控干水分,晾晒在阳台上。她用两根手指拈起一片,对着斜阳照照,轻声嘀咕:“晒足了,那个韧劲儿才有嚼头。”那语气,像跟老邻居合计今秋的晒菜窍门。

    我忽然想起在县城上师范学校时,母亲把晒干的萝卜丝泡软,拌辣椒、蒜末、葱末,塞进我书包:“吃饭时夹上点,香,别舍不得。”如今她人已在城里,却仍把乡下的日头、风、柴火味一并晒进塑料袋,再一点点放回我的舌根。

    过去的乡下,没有电冰箱,到了冬天,人们很难吃到新鲜蔬菜。过春节,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便取出这些晒制品,做成家常菜招待客人。最好吃的是土暖锅。母亲在暖锅锅底铺上一层酸菜或豆角干,再装填一层土豆块、一层萝卜干、一层粉条,最上面排一层肉片,撒上一把辣椒丝和葱花,倒满肉汤后,生火焖煮。不一会儿,翻滚的汤汁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客人吃过的暖锅端到厨房,我兄妹几人围在一起,开始尽情享受。

    如今母亲老了,背越来越弯,像一张拉满的弓。可每年秋天,她依旧要把阳台变成场院,把辣椒串成鞭炮,把豆角切成小鱼,把冬萝卜切成玉片,像给日子缀满补丁。她总说:“老家的吃食,一辈子也吃不够。”

    原来,母亲把故乡晒制成各样食材,悄悄塞满了我们的日子。辣椒串、豆角丝、萝卜片……每一样,都是她心底的故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灵宝新闻·民生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认亲
明朗河的绿
万岁山遐思
栾树的信笺
七夕
把故乡晒在阳台上